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1、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金属锈蚀的条件 单元复习训练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B 铜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 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D 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废旧电池可以随意丢弃 B 铁矿石可以随意开采 C 被腐蚀的铁制品应该加以回收利用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D C 3 (2015张 家界 )如表是某同学对铁制品生锈情况的调查: (1)从以上调查中 , 可知铁制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和 直接接触。 (2)下列保护铁资源的建议 , 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 A 防止铁制 2、品腐蚀 B 回收利用废旧铁制品 C 任意开采铁矿石 氧气、水 C 4 (2015扬 州 )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 A B C D 5 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 4F e 2= =点燃2F 2F e 6HC l = =23 C 32F e = = 3C u D =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锌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氧 B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 镁的位置比较靠前 , 所以镁的活动性比铁强 C 铁能把 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D 金属活动性顺序不能作为金属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D B 7 (2015呼和浩特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 3、人类向自然界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是铁 , 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 (2)铝的活动性比铁强 , 但生活中常在铁的表面涂上铝粉。 其原因是常温时 , 铝在空气中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 保护里面的铁不易锈蚀。 (3)金属钴 (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将金属钴投入稀盐酸中 , 发生化学反应 =。 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金属不断溶解 , 表面产生气泡 , 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 焦炭 8 小惠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 内容包括:铜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如图是她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情景。 (1) 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 , 该处是。 ( 填序 4、号 ) (2) 操作 A 的现象是。 (3) 她将铝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 未出现任何现象。 其原因 是。 C 铜丝表面变黑 可能是铝丝表面的氧化膜没有除去 9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1)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 )。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生活中用铁锅做炊具 , 利用了铁的 性; 铁制品锈蚀的过程 , 实际上是铁跟空气 中 和 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 , 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 )。 (3)已知金属 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M =、=M N =断 M、 ;以上三个化学反应均属于 (填基本反 应类 型 )。 (4)在 的混合溶液中加 5、入一定量锌粉 , 充分反应后过滤 , 得滤渣和滤液。 若滤液呈无色 , 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 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 无明显现象 , 则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 情况。 热 氧气 刷漆 N M 换反应 种 10 相同质量的 M、 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M、 2价 ), 生成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金属活动性: N M B 生成 C 相对原子质量: N M D 消耗盐酸的质量相等 11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 , 放入两个烧杯中 , 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 , 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 , 产生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的活动性比乙 6、强 B 甲的反应速度比乙快 C 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 D 反应消耗等质量的金属 C D 12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研究高炉炼铁的化学原理 , 设计了如图 1 实验装置: (1) 已知 = =浓硫酸 根据该反应制取 A 处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 如 图 2 , 填字母序号 )。 (2) 装置中仪器 的名称是 ;装置 B 内所盛放的试剂 是 ; E 装置作用为。 a 铁架台 浓 防止空气中的 瓶 (3)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 (填 “ A”或 “ C”)处的热源;反应后 , 为 ;待硬质粗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 (4)该装置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 改进的方法为。 A 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H)2= 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入玻璃管使玻璃管炸裂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将尾气点燃。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
1、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RE1.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 过一二1;2.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党表现为等。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 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 、 、 等 1.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_ 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 化学变化2.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有其他物质生成。 ,常表现为一颜色改变 、 放出气体 、
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知识和技能。 在探究活动中我重点说说对高锰酸钾的过滤,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面粉、沙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而高锰酸钾是不是也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呢。 这时,学生产生了思维的碰撞 ,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我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滤的方法 ,由于器材和时间的限制,我 采取了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完成过滤实验
1、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1 课时 化学药品的取用 蒸发上,燃烧匙;烧杯烧瓶.锥形瓶(2)存放仪器:万日瓶(固体)细口瓶(液体),集气瓶(气体) .滴瓶(少(3)加热(4)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 称质量)量简(量体积)(5)分离仪器:漏斗(6)取用仪器:锰子(块状或较大颗粒固体) 药匙( 粉末状或小颗粒固体),胶头滴管(少量液体)(7)夹持仪器:试 铁团 .寺塌钳(8) 其他仪器:长颈漏
,并盖好盖子,如果不小心碰到了,请不要惊慌,立马用清水冲洗就医,最后祝大家实验愉快。 ” 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 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 高锰酸钾水 溶液的状态 我展示 下面由我们小组向大家汇报我们组,记录的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导学目标 1:我能正确安全的操作实验。 导语:同学们,在实验之前呢 高锰酸钾有话要对同学们说。 导学目标 2:我们可以小组合作完成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
生:把两块同样大小的冰糖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对他们溶解的快慢进行观察 师:那么我们怎么总结实验的结果呢。 生:糖块在热水中溶解的要快,所以加热能促进物质的溶解 师:同学们把我们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吧 师:同学们,还有几个假设也能加快糖在水中的溶解,接下来,小组之间按照试验方法和实验过程来证明你们的假设,并记录下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 生:小组进行试验(老师相机指导)五到十分钟 1 师
行了教学准备) 六 、教学准备 ,确定好分工 (组长、记录员、操作员)。 : 2 个烧杯、 1 根搅拌棒 、冷水、热水、 食盐、( 红糖 ) 、水果糖 (肥皂) 、 实验 记录表 等。 (我对本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 七 、教学过程: 本课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 激趣导入 2. 活动探究 3. 应用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