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2.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考情概览 纲解读 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命题趋势 一、渗透系统及其应用 1 . 渗透作用与渗透系统 2 .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 .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011 全国课标 ,1 , 6 分 2011 全国课标 ,4 , 6 分 2014 全国课标 ,4 , 6 分 选择题 1 . 趋势分析 :依托物质运输模型及相关实例分析 ,考查渗透作用原理、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以及影响物质运输的因素。 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 1 .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2 . 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2、 3 . 物质运输方式的探究 2011 全国课标 ,4 , 6 分 2013 全国课标 ,3 0(1 ), 2 分 2014 全国课标 ,1 , 6 分 2015 全国课标 ,3 , 6 分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考情概览 纲解读 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命题趋势 三、实验 :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原理及过程 2014 全国课标 ,4 , 6 分 选择题 2 . 备考指南 :( 1) 结合渗透装置分析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 拓展应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3) 3、结合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运用表格的方式 , 加深对不同物质运输方式的理解。 (4) 构建各种跨膜运输的数学模型和温度、氧气对主动运输影响的曲线 , 加深对各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 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核心考点 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考点三 渗透系统及其应用 (1)原理 :发生了渗透作用。 该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 具有 半透膜 ; 膜两侧溶液具有 浓度差。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连一连 ) 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核心考点 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4、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考点三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条件 :成熟植物细胞中央具有 大液泡。 验证。 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植物细胞就发生 质壁分离 现象。 此时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清水 ,植物细胞就吸水 ,发生 质壁分离复原 现象。 结构细胞壁 : 全透性原生质层细胞膜 细胞质液泡膜 具有选择透过性 ,相当于半透膜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核心考点 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考点三 巧学妙记 记忆渗透作用的发生 渗透作用要发生 ,满足条件来促成 ; 半透膜和浓度差 ,缺少其一都不行。 植物细胞需成熟 ,具备液泡有 5、可能 , 细胞膜、质、液泡膜 ,原生质层来组成 , 放入外界环境中 ,渗透系统就形成 , 水分运动啥方向 ,全由两液浓度定。 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核心考点 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考点三 (1)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特点 水分子 : 顺相对含量梯度 (高 低 ); 离子和小分子 :依据细胞生命活动需要进行 选择吸收。 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核心考点 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考点三 (2)水稻和番茄吸收不同离子的特点 同种生物细胞对不同物质的吸收 6、具有 选择性 ,与其含有离子载体的 种类和数量 有关 ; 不同种生物细胞对同种物质吸收具有 差异性。 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核心考点 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考点三 判一判 (1)同一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 ,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比值越小 ,则紫色越浅。 ( ) (2)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相同。 (2014海南 )( ) (3)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2013福建 ) ( ) (4)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 ,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不发生渗透作用。 ( ) (5 7、)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 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 ) (6)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 ,相当于半透膜。 ( ) (7)红细胞在低浓度溶液中会因吸水而涨破 ,在高浓度溶液中会因失水而皱缩。 ( ) 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核心考点 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考点三 答案及解析 (1) 提示 :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比值越小 ,则紫色越深。 (2) 提示 :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不同。 (3) (4) 提示 :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 ,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此时仍发生渗透作用。 (5 8、) (6) 提示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它们之间的细胞质组成。 (7) 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核心考点 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考点三 如图所示 ,作为一个渗透系统 ,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 具有半透膜种类 : 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 ,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特性 : 允许水分子及小分子通过 , 不允许蔗糖等大分子通过(2)半透膜两侧为溶液体系 (且两侧溶液具浓度差。 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核心考点 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9、 典例精析 考点三 (1)水分子总是由溶液浓度低的部位向浓度高的部位渗透。 (2)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差是渗透作用发生的动力 ,既决定着渗透的方向 ,又决定着渗透的速度 ,即浓度差越大 ,渗透越快。 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核心考点 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考点三 错混辨析常见渗透装置图分析 (1)图 若 2溶液 ,则单位时间内由 1的水分子数多于 2,外观上表现为 若 2溶液 ,则情况相反 ,外观上表现为 (2)在达到渗透平衡后 ,若存在如图 h,则 2溶液。 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 ,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 10、侧扩散。 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核心考点 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考点三 (1)比较同种溶液 (如蔗糖溶液 )浓度的大小 漏斗内 烧杯内 溶液浓度 M N 现象及 结论 若漏斗内液面上升 , 则 M N 若漏斗内液面不变 , 则 M=N 若漏斗内液面下降 , 则 明 溶液扩散的水分子多于 溶液扩散的水分子 ,说明图 1中 溶液的浓度 ,图 2液面不再发生变化后 ,左侧漏斗 溶液浓度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度与半透膜两侧浓度差呈正相关 ,图 1中溶液的浓度差小于 溶液的浓度差 ,故 溶液的速率小于 溶液的速率 ,图 11、2中由于水分子向两侧的扩散达到动态平衡 ,故 溶液的速率等于 溶液的速率 , 答案解析关闭 B 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核心考点 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考点三 对应训练 2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 ,在凹槽中加入浓盐水 ,一段时间后 ,萝卜变软 ,凹槽中水分增多。 下列图示的实验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关闭 题干描述的实验的原理是渗透作用。 其原理都是渗透作用。 而 产生的 其原理是细胞呼吸。 答案解析关闭 B 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核心考点 12、 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 点及实例 (连一连 ) 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核心考点 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填写有关跨膜方式及结构名称 : 甲 : 自由扩散 ;乙 : 协助扩散 ; 丙 : 主动运输 ;a: 载体蛋白。 (2)写出影响甲、乙、丙三种运输速率的因素 制约甲的是膜两侧的 浓度差 ; 决定乙的因素之一是 种类和数量 ; 决定丙的动力是 能量 (。 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考情概览 核心考点 学科素养 核心考点 主梳理 13、 核心突破 典例精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胞吞 :细胞摄取大分子时 ,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 细胞膜 表面 ,从而使细胞膜内陷形成 小囊 包围着大分子 ,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进入细胞内部。 (2)胞吐 :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 ,先在细胞内形成 囊泡 ,然后移到 细胞膜 处 ,与之融合 ,将大分子排出细胞。 错混辨析 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 ,胞吞、胞吐也需要消耗能量 ,但属于非跨膜运输。 巧学妙记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跨膜运输三类型 ,自由、协助和主动 , 自由、协助高到低 ,主动运输逆着行 ; 胞吞、胞吐非跨膜 ,不需载体需耗能 , 大分子颗粒来进出 ,全靠膜的流动性。 第 2单元 第 3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2.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ppt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