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2016秋语文粤教版必修2课件 第三单元单元写作内容摘要:
1、单元写作学案 第三单元 散文 (2) 训练目标 掌握议论性散文的写作技法。 知识链接 本单元六篇文章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 而且都是名家名篇。 议论性散文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 , 本单元的散文有一个共同特点 , 那就是 “ 平凡之中见新意 ”。 “ 平凡 ” 是指日常生活中所见 、 所闻 , 所经历的平常之事 、普通之物 , 像课文中的 “ 窗 ” 、 “ 门 ” 、 “ 菱角 ” 、 “ 书信 ” 、 “ 狗 ”等 , 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说没有丝毫的陌生之感 , 可谓习以为常; “ 见新意 ” 是指从这些平凡的物象之中挖掘出有关社会 、 人生 、 文化方面的深层思考 , 进而揭示出深刻 、 2、独特的人生哲理或社会意义。 如 窗 中 对 “ 窗 ” 的独特作用的认识 , 隐含着对 “ 有限自由 ” 的追求; 门 中涉及的人生命题诸如家庭生活 、 职业命运 、 社会众生 、 生活况味 、 人生终极的多方面思考; 菱角的喜剧 中 “ 事物是复杂多样的 ” 、 “ 认识事物要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 ; 渐 中对 “ 渐 ” 的作用和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们 “ 珍惜时间 , 把握人生 ” 的激励; 鱼书 中对人间真情的探寻 、 对崇高友谊的向往 、 对卖友求荣的社会病态的批判 、 对现代人不屑于写信的心理行为的惋惜和抱憾; 说不尽的狗 中对东西方 “ 狗 ” 文化的多元思考和纵深剖析。 鉴 3、 议论 性散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 也可称为散文化的议论文。 它兼有议论文和散文的双重特点。 作为议论文 , 它是说理的。 它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 、 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 , 文学色彩很浓。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它又是散文。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 , 这类文章往往能够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而得高分 , 因此掌握这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要写好议论性散文 , 需要从内容 、 结构 、 语言等方面斟酌打磨。 (1)阅读下面这篇选文 , 品悟在内容方面体现出怎样的特点。 技法指导 菊酒剑,看人生 不同的人 , 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 , 有不同的心态。 也许我们忘却 4、了映着残阳斜晖的悠悠江水 , 也许我们冷落了锈迹斑斑的五尺长剑 , 也许我们饮尽了令人迷惘的烈酒。 一次次在人生长河中迷失了自己 , 迷失了方向。 我们忘却了在夕阳西下时品着一份香茗 , 坐观云卷云舒的平淡;我们忘却了举杯对月的豪情 , 更忘却了 “ 男儿何不带吴钩 ” 的那份壮志。 我们渴望陶潜李白的平常 , 渴望那份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的闲适和 “ 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 的超然。 在忙碌的生活中 , 我们脚步流苏 , 我们常常觉得心乏体困 , 渴望回到平常。 其实很简单 , 孤灯夜下 , 手持一卷诗书 , 细细品味 , 便可使疲惫的心态消除 , 让我们从 5、纷繁复杂的迷惘中解脱出来 , 静观古人的平常与敏感。 陶潜 , 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 , 厌恶案牍之劳形 , 于是他选择了适合于己的平常之心 , 他归隐田园 , 依南山而种地 , 好不逍遥自在。 李白 ,经过了官场的压迫排挤也愤然离开 , 从此寄情于山水 , 骑鹿访名山 , 忘却了世间的零零总总 , 多么洒脱飘然。 剑锋所指 , 所向披靡 , 李贺之壮志难酬。 一声声长叹响彻云霄 , 一句句诗歌撼人心魄。 他对自己的人生太敏感了 , 总以为自己当是一个带剑叱咤于疆场的英雄。 可是上天并不遂人愿 , 让他一次次的失意。 他狂饮烈酒 , 狂发牢骚 , 仰天长叹千百次 , 而壮志难酬身先 6、死 , 只落得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人生的心态并不只有这两种 , 不过一个人的心态绝对又包括这两种。 我们以我们的心态而活着 , 古人也只能是我们的典范 , 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做主。 拥有 平常心的人 , 生活平淡闲适。 是云般随风而行。 拥有敏感心的人 , 生活也许会灿烂 , 但也许会黑暗。 酒菊代表平常的人生态度 , 那么剑呢。 剑就是一番豪气。 人生需要菊 , 需要酒 , 也需要剑。 答案 (2)阅读下面这篇选文 , 品悟文章在结构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菊花飘香的时节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 , 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 ,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 , 当 7、一点点微寒已着枝 , 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 哐当 、 哐当 ” 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 清风拂面 , 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 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 , 嵇康 , 这个时代的英雄 , 一代才子 , 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 , 和其他人一样 , 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 , 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 是否忘了 与巨源绝交书。 那 铿锵 的 言辞 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 “ 竹林七贤 ” 永远过着 “ 邺下放歌 ” 、 “ 竹林饮酒 ” 、 “ 曲水流觞 ” 、 “ 南山采菊 ” 的生活吧,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 之傲 8、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弃楚国相位持竿不顾 、 依然决定 “ 曳尾于涂中 ”的庄子。 这个 “ 心如澄澈秋水 ” 、 身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 , 拥有举世的才华 , 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 , 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 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 , 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 是的 ,所有人希望如此。 然而 , 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 , 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 , 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 , 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 , 他将立刻枯萎死亡 , 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 , 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 力拔山兮气盖世 , 时不利兮骓不逝 , 骓不逝兮可奈何 , 虞姬虞姬奈 9、若何。 ” 面对滔滔江水 , 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 , 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 , 江水已随他人姓 , 美人自刎在怀 , 是乘船逃走 , 重整旗鼓 , 还是投身乌江 , “ 死亦为鬼雄 ”。 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 , 是否会劝他 “ 留得青山在 , 不怕没柴烧 ” 呢。 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 , 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 , 然而项王最终选择乌江自刎 , 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 ,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 , 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 , 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 不管他人如何期望 , 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 , 追求自由 , 追求崇高 , 追求生命的尊严 , 追求 10、英雄本色 , 抛开他人的期望 , 抛开他人的劝阻 , 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 , 当远行的大鹏展翅欲飞 , 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哮 , 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答案 (3)阅读下面这篇选文 , 品悟文章在语言方面具有哪些妙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古人云 , 修身 , 齐家 , 治国 , 平天下。 真正的修养 , 应该是举手投足之间的习惯 , 是水到渠成的惯性。 施恩不图报是一种修养。 淮阴侯韩信早年很穷 , 便到河边钓鱼以维持生计。 有个老妇经常来河边洗衣服 , 见他饿得可怜 , 每次都给他带些饭菜来。 韩信很是感激 , 承诺终会报答她的。 可是这时老 11、妇人很不高兴地说: “ 我是看你饿得可怜啊 , 哪里想要你回报。 ” 是啊 , 有的人施爱如播种粮食 , 还没有种下去 , 就已经在期待秋天粮粟盈仓。 有的人却是随手将种子撒出 , 而又绝尘而去 , 他收获的是惊喜 , 是心情。 他播下的 是爱心 , 呈现的是一种修养。 不 以物喜 , 不以己悲是一种修养。 苏轼被贬无数次 , 却仍然大唱 “ 大江东去 ” , 登超然台作超然之人。 在黄州 , 他高吟 “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在密州 , 他聊发少年狂 , 放声 “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 射天狼 ” ;在岭南 , 他 “ 日啖荔枝三百颗 , 不 12、辞长作岭南人 ”。 政治上的失意 , 并没有给他的人生带来阴霾 , 相反 , 他 “ 穷而后工 ” , 将绝世之词彰显于后世。 这种修养已经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了。 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王国维以为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人生一世 , 草木一秋 ” , 很多人都在苦苦追求功名利禄 , 唯有真正的豁达之人能够体味出这种境界。 陶渊明便是这种人 , 他 “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 , 毅然辞官 “ 归去来兮 ” ,“ 采菊东篱下 ” , “ 带月荷锄归 ” , 甘愿每天都闻 “ 鸡鸣桑树颠 ” ,面对 “ 短褐穿结 , 箪瓢屡空 ” , 怡然自得。 13、 这是怎样的一种修养啊。 李白诗云 “ 惟有饮者留其名 ” , 我不赞同。 我以为应该是有修养之人方能流芳百世。 有修养之人 , 无需修饰 , 无需多言 , 便会被后人牢记心中 , 此所谓 “ 桃李不言 , 下自成蹊 ”。 答案 结 (1)议论性散文的内容常常是对社会 、 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 , 其目的在于启发人 、 教育人。 文章中的议论往往是作品的主题 , 由于感情倾向明显 , 因此这些议论常和抒情结合运用 , 在阐明道理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2)议论性散文的常用结构有并列式和对照式两种: 并列式结构是最简单的一种结构 , 也是考场作文运用最多的一种结构。 这种文章的 14、结构层次 、 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 并重的 , 它们从不同角度表现文章的论点。 有一点需要注意 , 即并列结构中的各材料之间没有先后顺序 , 所以可以互换。 对照式结构是比较容易突出中心的结构。 对照式是把两种事物或思想加以对比 , 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思想从反面来烘托某一事物或思想 , 段与段 、 段与层之间形成正反对照的关系。 这种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共同阐释一个道理的方法 , 其好处是观点鲜明 、 中心突出。 (3)议论性散文的语言要求极高 , 必须要用大量修辞来增强文章的文采 ,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最常用的修辞有:比喻 、 排比 、 引用。 这三种修辞是议论性散文的三 15、大法宝。 (4)议论性散文的两大禁忌: 忌做作。 议论性散文注重感情的抒发 ,但感情应自然地传染给读者 , 不能主观刻意抒情 , 那样会造成虚情假意之厌。 忌罗列事例 , 不会分析。 罗列事例是指只会把几个相关的典型事例不分角度 、 不分层次地写进文中 , 更缺乏对事例的分析 , 点题的议论语段或语句过少甚至没有 , 只是在结尾时用一两句话挂靠话题的现象。 对幸福的思考 老师面带笑容地问她的学生们:“ 同学们 , 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呢。 ” “ 幸福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 “ 幸福是有好多好多美味佳肴。 ” “ 我觉得幸福是和朋友们在一起。 ” (1)你对本文题目有什么看法。 还可以另拟哪些题目。 (2)你对开头第 段的叙述有什么看法。 回答的三句话在句式上存在哪些不当。 第 段还可以用哪些形式开头。 原文呈现 问题诊断 升格研讨 示 而幸福的真正含义 , 从那时候起我就在思考了 , 而一直都没有确定的答案。 当我处于青春懵懂时期 , 我对于幸福的思考就开始了 , 那时候的我天真 美好 , 充满稚气 , 就以为只要学习好 , 天天可以玩就幸福了。 再长大点儿 ,见到的事物多了。 对幸福的理解也就变了 , 经历过那些惨痛的事 , 我开始认为只要有个家 , 有个完整和睦的家就会很幸福。 而我认为 , 在。(学案导学)2016秋语文粤教版必修2课件 第三单元单元写作
相关推荐
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 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光的 强弱与温度 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老师启发:怎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 怎
示课件:像这种正在发光,而且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同时板书: 自己发光,源): 例举光源。 师:除了老师例举的这些光源以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光源呢。 多个学生说。 老师重点引导月亮不是光源。 (出示课件:月亮图 ) 师:同学们月亮是光源吗。 学生猜测。 此时有可能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月亮是光源,一种认为月亮不是光源。 师小结:月亮不 是光源。 师: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说
【师】 既然知道了原因,我们也来当一回设计师,来帮这位村民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重 新建造自己的家园。 【师】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他们那里的地形状况。 从信中,你们看出来他们那是什么地形吗。 【生】 有山也有平原。 【师】 他们那边的天气条件有什么特点。 【生】 经常会下暴雨。 【师】 也就是说,他们那里的土地最常遭受的是什么带来的侵蚀。 【生】 雨水,而且是暴雨。 【师】 那就是说
过程 大致是这样的:通过集热管吸收太阳能给冷水加热,然后把热水送到保温箱保持一定的温度,当我们需要用热水时,通过控制系统放热水,并补充一定 量的冷水到集热器进行加热。 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太阳能量并转换为热能的核心部件和技术关键。 水箱的保温作用必须十分明显,一般合格的太阳能热水器每天温度下降在 5 176。 C 以内。 可隔天使用。 太阳能热水器一般倾斜的角度和当地纬度一致。
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 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 置,它的构造怎样。 它是如何工作的。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3)教师介绍(课件、图片) 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控制系统 工作过程 设计的细节 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学生阅读书上的提示与要求 思考:为了使热水器尽快地升温,需要考虑哪些 问题。 采取哪些措施。
授课主要内容及师生活动安排 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 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 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的构造怎样。 它是如何工作的。 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3)教师介绍(最好有课件、图片) 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控制系统 工作过程 设计的细节 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学生阅读书上的提示与要求 思考:为了使热水器尽快地升温,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