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溶液复习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1、第九单元 溶 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 单元复习训练 1 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 A 向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形成的混合物 B 向食盐水中放入蔗糖溶解后的混合物 C 向水中倒入花生油后形成的混合物 D 向水中放入冰块溶解后形成的液体 2 下列溶液中 , 溶质是液体的是 ( ) A 医用酒精溶液 B 蔗糖溶液 C 输液用的葡萄糖溶液 D 碘酒 B A 3 (2015重 庆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 , 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 , 蔗糖溶液应该是 ( ) A 无色透明 B 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 混合物 D 水分、温度不变时 , 蔗糖与水不分离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2、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B 泥水中 , 泥是溶质 , 水是溶剂 C 溶质一定是固体 , 溶剂一定是水 D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 D 5 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 (1)澄清石灰水 ; (2)过氧化氢溶液 ; (3)稀盐酸 ; (4)浓硫酸 ; (5)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 (6)铁与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形成的溶液。 H)2 2 ( 2015 宜 宾 ) 下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 B 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 C 时 , 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 , 溶质质量分数均为 3、15% D 时 , 将 30 克乙物质放入 100 水中 , 所得溶质的质量为 130 克 B 7 ( 2015 南京 )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 时 , 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时 , 将 50 g 水加入 15 g 甲物质中 , 可得到 65 g 溶液 D 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 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 8 ( 2015 上海 ) 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下表是 不同的温度下的溶解度 ( 单 位: g/ 100g 水 )。 温度 ( ) 0 4、 20 40 60 80 100 10 169 246 1) 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 40 时 , 的溶解度较大。 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 ( 不要求 计 算 )。 (2) 请写出一种将 (3)20 时 , 将 20 gN aC l 放入 50 g 水中 , 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 从 液中得到 体的方法是。 100 1 00 % 降温或加入 68 蒸发结晶 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 请结合右图回答问题: (1) 时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填 “ 甲 ” 或 “ 乙 ” )。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 5、出的方法是。 (4)时 , 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 “ 大于 ”“ 等于 ” 或 “ 小于 ”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降温结晶 大于 (5) 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验过程中 , B 、 C 、 D 对应的溶液为不饱溶液的是。 向 B 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 30 g 甲固体的过程中 , 发现固体全部溶解 , 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 你认为 “ 全部溶解 ” 的原因 是。 B 物质溶于水会放出热量 , 使溶液温度升高 , 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10 100 g 硫酸溶液恰好与 13 g 锌完全反应 , 试计算这种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6、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 x , 则 = =Z 98,x ) 65, 13g ) 9865 19. 6g 10 0 % 19 . 6 % 答:这种硫酸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9。 11 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 , 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 ,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进行实验 , 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过氧化氢溶液 34. 0 g二氧化锰0.5 g 至质量不再减轻剩余的混合物 33. 7 g(1) 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 , 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 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写出 计 算 过 程 7、) 解:设 34.0 g 溶液中含 x 2= = 68 32 x 0.8 g 6832 g 1.7 g 10 0 % 5%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取 20 g 石灰石样品 ( 假 设杂质 既不溶于水 , 也不与其他物 质 反 应 ) , 向其中加入100 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 恰好完全反应 , 称得固液混合物的质量为 1 13.4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列出求解该样品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 ( x ) 的比例式 ; (3) 该样品中碳酸 钙的质量分数为 8、 ; (4) 向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中加入 1 13. 6 g 水 , 充分搅拌后过滤 , 得到只含一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 则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5) 欲配制 15 0 g 上述实验所用的稀盐酸 , 需要 36. 5% 的浓盐酸 质量为 g。 (3)( 4)(5) 题写出计算过程 2= 10044 g 75% 45 解:设参加反应的 C 的质量为 x , 参加反应的 质量为 y , 生成 的质量为 z 2HC l = =l 2 H 2 O 100,x ) 73, y ) 1 1 1, z ) 44,6 . 6 g ) 100x73y1 1 1z446.6 15 g y g z 16. 65 g ( 3 ) 样品中 g 100 % 75 % ( 4 ) 溶液中溶质为 C 溶液的质量为 15 g 100 g 1 g 6.6 g 222 g 100% ( 5 ) g 100 % 10 . 95 % 配 制 15 0 g 上述稀盐酸需要 的浓盐酸质量为150 g 10. 95 % 45 g。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溶液复习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
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 猜测 是否正确。 对比先前的猜测,小结正确与否。 学生整理实验仪器,填写实验报告单 三 、联系生活,科学运用 联系生活, 谈谈那些材料在水中沉,那些材料在水中浮。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材料有关吗。 (交流探讨,小结出那些材料在水中是浮,那些是沉。
1、浓溶液和稀溶液 判断依据: 一定量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 思考:溶液的 浓稀 和 溶液的 饱和 与否的关系 区分依据不同 同一温度时,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实验 9品 :水 10硫酸铜学 网 仪器 :试管 滴管 颜色 : 淡蓝 蓝色 深蓝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 10后分别加入约 1g、 较三种溶液的颜色。 学 网 试管 编号 溶液颜 色比较 溶 剂 质量 /g 溶 质 质量
1、本学期化学课教学安排 新课 1 第 6周一模考到第 11单元课题 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新课结束第 10周左右新课结束考试 10练习 +测验 二模、三模均为综合性考试 第二周化学竞赛选拔考试 3 定下 60人 逢周四下午七八节培训 4月 10号天原杯全国化学竞赛决赛 4月中旬至五月中旬 报考化学组奥考学生培训 解度 我国北方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食盐( 纯碱( 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
1、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 2 溶解度 第 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是 ( ) A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 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B 很浓的溶液 C 不是稀溶液 , 也不是浓溶液 D 在一定温度下 ,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 不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 在某温度下 , 将 10 b 所得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是 ( ) A (10 b)g B 大于 (10 b)g C 小于 (10
测结果。 如果各小组成员出现了不同预测结果可以在记录单的预测结果侧标注“。 ”。 (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请各组组长派代表汇报结果并说明理由。 分组实验要求: ①实验要求:只有规范严格的实验活动,才能得出准确的科学结论。 ② 温馨提示: a、请组长合理分工,让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然后组织探究; b、请操作员每次拿一件物品,轻轻地将物品放入水中,等大家仔细观察出现的现象后再拿出来,允许多次操 作
媒体画面,结合教师的解说,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 欲望,并积极 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作了一定的铺垫。 (二)实验探究,认识新知 本部分是本节科学课的重点,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认识材料 本环节一开始先让学生认识实验桌上的实验材料,由于 实心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制成它们的材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