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2单元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件4 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1、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 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 (2014河南 )河南名吃胡辣汤营养美味 , 下列用到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 A 小麦粉 B大葱 C 牛肉 D红薯粉条 2 有研究认为 , “ 达菲 ” 的治疗机理是药物与病毒的一种主要表面酶结合 , 使其不能离开已被感染的宿主细胞。 这里的 “ 酶 ” 应是一种 ( ) A 维生素 B糖 C 蛋白质 D油脂 C C 3 (2014大 连 )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 A 鸡肉 B米饭 C 黄瓜 D豆油 A 4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 ,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人体内的血红蛋白 , 各种酶都是蛋白质。 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 2、 (如 、 、 等的可溶性 盐 )与蛋白质作用会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 从而丧失其生理功能危及生命。 因此 , 可溶性重金属盐为有毒物质 , 根据上述所给知识 , 用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 无毒的是 ; (2)在医疗上用 让病人服用硫酸钡的悬浊液 (俗称钡 餐 ), 而不能服用碳酸钡 , 其原因是人体胃液中含有一定量的 , 与碳酸钡反应后 , 产生了一定量的使人中毒的氯化钡 ,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因氯化钡中毒 , 下列方案中可作为解毒措施的是 (填序号 )。 A 多饮水 B饮用纯碱溶液 C 饮用大量鲜牛奶 D饮用硫酸钠溶液 酸 2=。 (2015苏 州 )下列物质中 , 不属于 3、糖类的是 ( ) A 葡萄糖 B淀粉 C 蛋白质 D纤维素 6 (2015重 庆 )人类食物供给的总能量中 , 有 70%左右来自糖类。 下列物质中富含糖类的是 ( ) A 玉米 B豆腐 C 奶油 D黄瓜 C A 7 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很大 , 从 到 不等。 食物淀粉在人体中经 酶 的催化作用 , 最终转化为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葡萄糖。 葡萄糖在人体中可发生氧化反应提供能量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 ( 2015 宜昌 ) 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 则: (1) 一个蔗糖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 (2) 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几万 几十万 C 4、6 H 12 O 6 6O 2 = =酶 6 6H 2 O 45 1 8 9 下列食品中富含油脂的是 ( ) A 大米 B鸡蛋 C 番茄 D菜油 10 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氧化产生热量的关系是 ( ) A 葡萄糖油脂蛋白质 B 蛋白质油脂葡萄糖 C 油脂蛋白质葡萄糖 D 油脂葡萄糖蛋白质 D C 11 (2015南京 )下列物质不含人体所需营养素的是 ( ) A 尼古丁 B水 C 蛋白质 D维生素 12 (2015济 宁 )合理膳食可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 一碟青菜搭一个馒头 , 一个汉堡配一份薯条、一袋方便面加一根火腿肠 这些 “ 经典 ”搭配 , 是很多人餐桌上的常客 , 也是年青人简单生活 5、的表现。 这样的饮食搭配健康吗。 请以一餐 “ 一碟青菜搭一个馒头 ” 的食谱为例 , 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下面问题: (1)“ 一碟青菜搭一个馒头 ” 饮食搭配主要补充的营养成分 是。 (2)从均衡膳食角度考虑 , 应对该搭配做哪些调整。 多使用一些含蛋白质的食物 , 同时也要搭配一些肉类和水果。 A 糖类、维生素 1 (2015广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属于复合化肥 B 青少年正在长身体 , 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 , 不吃蔬菜 C 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 , 同时放出能量 D 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 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2 (2015荆 州 )某人误食重金属盐而中毒后 , 为 6、减轻毒性 , 最好立即食用 ( ) A 鸡蛋清 B肥皂水 C 糖水 D盐水 C A 3 (2015汕尾 )俗话说: “ 五谷杂粮壮身体 , 青菜萝卜保平安。 ” 其中 “ 青菜萝卜 ” 富含的营养素是 ( ) A 糖类 B脂肪 C 蛋白质 D维生素 4 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是 ( ) 调节新陈代谢 供给能量 预防疾病 维持身体健康 A B C D D A 5 (2015潍 坊 )今年 “ 世界卫生日 ” 的主题是 “ 从农场到餐桌 , 食品安全 , 人人有责 ” , 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 A 用甲醛浸泡保存海产品 B 用霉变的花生榨油 C 用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做调味品 D 用含小苏 7、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6 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 , 中考期间 , 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午餐:馒头、红烧肉、豆腐汤、炸鸡腿 , 你认为这份午餐搭配中还应添加下列食品中的 ( ) A 黄瓜 B牛奶 C 炒鸡蛋 D烤野兔肉 D A 7 (6分 )小艺想减肥 , 早餐经常只喝饮料 , 以致有一天上课突然晕倒。 (1)小艺早餐所喝饮料的主要成分为:白糖、果汁、小苏打、柠檬汁 , 其中缺少了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中的 和油脂; (2)减肥就是减脂肪 , 脂肪在人体中的作用是 贮存能量 (或提供能量 )。 (3)下列富含油脂的食品有。 (填序号 ) 馒头 海带 肥肉 白菜 山茶油 8 (6分 )(20 8、15南昌 )江西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 特色美食更是遍布各地 , 令各路 “ 吃货 ” 流连忘返。 (1)南昌 “ 藜蒿炒腊肉 ” 风味独特 , 清香扑鼻。 从分子角度解释 “ 清香扑鼻 ” 的原因是:。 (2)赣州 “ 斋婆柚 ” 汁多味美 , 齿颊生津。 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 ,写出一种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的名称。 (3)吉安 “ 安福火腿 ” 营养丰富 , 历史悠久。 “ 火腿 ” 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种营养素是。 蛋白质 分子在不停运动 活性炭 油脂 (或蛋白质 ) 9 听长辈说制作生拌菜不能添加黄瓜 , 难道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吗。 【 查阅资料 】 青椒等蔬菜中 9、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C, 且维生素 【 实验操作 】 步骤一:配制淀粉碘溶液:取 1克淀粉 , 加入 100毫升水 , 搅拌均匀 ,再加入 1毫升碘酒溶液; 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 各取 20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 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 40毫升混匀 , 放置 60分钟 , 中间每隔 10分钟搅拌一次; 步骤三:取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 , 分别倒入 A、 搅拌均匀 , 静置观察。 实验 操作 实验现 象 淀粉碘溶液青椒和黄瓜混合汁 蓝 色不消褪 淀粉碘溶液青椒汁和蒸 馏 水 蓝 色褪去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 下列情况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 ; A 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 B 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 C 锥形瓶的大小不同 (2)在步骤二中每隔 10分钟搅拌一次 , 其目的是 使它们充分反应 (加快反应速度、混合均匀等合理答案均可 ); (3)能证实黄瓜汁把维生素 ; (4)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缺陷: 样品过于单一。 色不消褪。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2单元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件4 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
生 活 动 [ 来源 : 学 . 科 . 网 ] [ 来源 : 学 + 科 + 网 ]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 2s后物体不再受力, 那么他说的对不 对呢 ? 生:不对.因为此时物体仍然受到重力和水 平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又是多少呢 ?[来源 :] 生:仍然是零,因为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零,牛顿第二定律中物体所受的力是物体所受的合力,而不是某一个力. 师
1、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专题八 化学与环境保护 合成材料与环境 1雾霾天气与空气中 列措施不能减少 ) A 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 B 鼓励用作物秸秆做燃料 C 鼓励用水力、风力发电 D 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2 (2015眉山 )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 A 秸秆回收利用 , 不露天焚烧 B 预防传染病 , 不回收塑料制品 C 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 D 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 B 3
1、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 3 有机合成材料 合成材料与环境 1 ( 2015 上海 ) 酒精 ( 属于 ( ) A 混合物 B 氧化物 C 单质 D 有机物 2 ( 2014 兰 州 ) 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是 ( ) D C 3 (2014泰安 )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 A 水属于氧化物 B干冰属于单质 C 硝酸铵属于盐
1、第八篇 答谢中书书 考情搜索 2 0 1 5 沈阳以课内外文言文对比形 式考查。 原文呈现 课文翻译 章节精解 山川之美 ,古来共 谈。 高峰入云 , 清流见 底。 两岸石壁 , 五色交 辉。 青林翠竹 , 四时 俱 备。 晓雾将歇 , 猿 鸟 乱鸣 ;夕日欲 颓 ,沉 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 乐 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景色的美丽 ,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1、第二十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呈现 课文翻译 章节精 解 邹 忌修八尺有余 , 而形貌昳 丽。 朝服衣冠 , 窥镜 , 谓 其妻曰: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其妻曰: “ 君美甚 , 徐公何能及君也。 ” 城北徐公 , 齐 国之美 丽者也。 忌不自信 , 而复 问 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 , 客从外来 , 与坐 谈 , 问 之:“吾与 徐公孰美。 ”
1、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专题十 物质的推断 一、推断物质的依据 1 物质的结构或组成的特点。 2 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 3 物质间特殊的化学反应。 4 物质的用途。 5 特殊反应现象。 二、推断物质的一般方法 1 正推法:依据实验的某一现象为突破口 , 确定一种物质 , 然后顺题意层层深入 , 逐步推断得出结论。 2 逆推法:以最终结论为思考的起点 , 根据题意层层逆推 , 直至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