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 第九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内容摘要:

1、第九篇 记承天寺夜游 考情搜索 2 0 1 4 阜新 , 20 1 3 沈阳 , 2 01 2 朝阳均以课内外对比形式考查。 原文呈现 课文翻译 章节精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解衣欲睡 , 月色入 户 , 欣然起行。 念无与 为乐 者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 怀 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 积 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 处 无竹柏。 但少 闲 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我 )脱了衣服打算睡觉 , (这时 )月光照进门里 , (我 )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 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 ,( 2、于是我们 )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 , 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 , 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 , 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叙事 ,点明夜游的时间、地点、起因。 第二层写景 , 描写承天寺庭院中美好的月色。 月色:清澈空明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 第三层议论(抒情 ), 诉说闲人洒脱中的无奈 ,无奈中的洒脱。 【 中心概括 】 文章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 , 创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 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 写作特点 3、 】 章虽然只有一段 , 但从交代时间 , 到作者的行为 , 到写景 , 到抒情点题 , 脉络清晰可见。 者按照 “ 所想 所为 所见 所感 ” 的顺序来写 , 一气呵成 , 如风行水上 , 自然成文。 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一节时 , 作者只用 “ 亦未寝 ” 三个字 , 略去相见时的对话 , 省了不少笔墨 , 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紧凑。 文写景只有一句话 ,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 这里先虚后实 , 暗用了“ 月光如水 ” 的比喻 , 写法巧妙 , 匠心独运 , 别具一格。 一 、 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苏轼 ,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北宋著名的文学 4、家 , 在诗词 、 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 , 与他的父亲苏洵 、 弟弟苏辙合称 “ 三苏 ” , 均在 “ 唐宋八大家 ” 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 , 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 , 或渲染出一种情调 , 或表现一片心境。 2 有关背景 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 苏轼罹 (遇 )文字狱 , 被贬为团练副使 , 受到监视 , 近乎流放 , 心中忧郁。 但他仍有进取之心 , 月夜游承天寺正是这种心情的释放。 二、重点字词句 1 古今异义 (1) 月色入 户古义: _ _ _ 今义:人家 (2) 念无与为乐 者 古义: _ _ _ 今义:纪念 , 思念 (3) 但少 闲人 如吾两人 5、者耳 古义: _ _ 今义:但是 ,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义: _ _ 今义:无事可做的人 单扇的门 考虑,想到 只是 清闲的人 2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相与 步于中庭 愿意为脚步 , 句中意为: _ _。 3 一词多义 (1) 寻 寻张怀民 _ _ 未果 , 寻病终 _ _ _(2) 与 相 与步于中庭 _ _ _ 念无 与为乐者 _ _ _散步 寻找 随即,不久 跟,介词 和,连词 4 重点实词 (1) 欣然起行 欣: _ (2) 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 _ _ 至: _ _ (3) 怀民亦未 寝寝: _ _ (4) 盖竹柏影也 盖: _ _ _ _ _ 5 虚词意义及用法 (1) 6、 相与步 于中庭 于: _ _ _ _ (2) 欣 然起行 然: _ _ _ (3) 念无与为乐 者者: _ _ _ (4)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耳: _ _ 高兴 于是 到 睡觉 原来是,大概是 介词,在 的样子 的人 罢了 6 重点句子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相与步于中庭。 (我们 )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 、 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 , 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 , 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 ,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三、文意理解与探究 1 (2015本溪模 拟 )请分析 “ 庭下如积水空明 7、,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这一写月色的千古名句的妙处。 示例:作者在描写月色时用了隐喻的手法 , 以水喻月 , 隐去了比喻的本体 , 不着一个月字。 先写月色 , “ 积水空明 ” , 一泓积水清澈透明, 可以推想月色之清;然后写水中之物 , “ 藻、荇交横 ” , 纵横交错, 摇曳生姿 , 可以推想出月色之明;最后点出 “ 盖竹柏影也 ” , 可以推想月色之浓。 夜游因月而起 , 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 , 而是轻点几笔 , 境界全出;写月 , 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 , 作者无疑是咏月的高手。 2 (2015辽 阳模 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作者 8、称自己为 “ 闲人 ” , 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 闲人 ” , 即清闲的人 , 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 , 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 闲人 ” 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3 (2015锦 州模 拟 )本文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_” 的语句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 (2013海南 )请写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 , 并作简要分析。 景物描写的句子:月色入户。 “ 入户 ” 二字把月光拟人化 , 月光似乎懂得作者寂寞之心 , “ 入户 ” 慰藉作者 , 写得自然而生动。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 9、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运用比喻修辞 , 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池水 , 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 , 以动衬静 ,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 形象逼真地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 , 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清幽宁静的美妙境界。 5 (2015抚顺 模 拟 )文章篇末的议论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 , 也隐含着作者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6 (2012朝阳 )文中没有直接写友情 , 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 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作简要说明。 “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因为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此时张怀民果然也没睡 , 可见两人心意相通。 随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赏月。 这些都表明两人友情深厚。 7 (2015丹 东 模 拟 )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赏月的闲适 , 被贬后的淡淡哀愁 , 面对挫折的豁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