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二离骚教学实录及反思内容摘要:
师:哦,你说还有主观原因。 生:诗中说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是屈原自己不原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高洁 师:有理,概括起来,现状就是小人不容,君王不察,自己不原。 在现实和理想的冲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唯美主义者,在一个邪恶谎言 根深蒂固的时代,唯美主义理想主义者都要忍受痛苦,都要被嘲弄,被压抑,被人视为异端疯子,尽管屈原伤痕累累,但他决不后退,但有些话不直接说,就可以换种方式说。 那么屈子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理想的呢。 生(部分):用比喻。 师:老师想到这样一件事,比如有个女孩子,二十四岁的生日,你对这个女孩心仪已久,在那一天,你献上二十三朵玫瑰花,(停顿)然后对她说,最漂亮的一朵就是你(生大笑),保证大有希望。 毕业后有意愿的朋友不妨一试。 屈原怎么说的。 生( 20):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 生( 21):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师:哦,你找到的是美人。 (生笑) 生( 21):美人指楚怀王。 生( 22):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 生( 23):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生( 24):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 师:诗中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生读) 生( 25):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 师:屈原在那样的环境中,用巧妙的比喻手法,也叫香草美人、移情法。 抒发了难言之情,呐喊出难言之言,我们听一听课文的前六节的朗读录音,再次感受 屈原不屈的心跳。 (播放录音,学生自觉的跟读) 师:屈原已离开世界两千多年,但他那种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我们绍兴的鲁迅就是其中之一,(投影鲁迅《自题小像》 ( 1903 年)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当时二十二岁的先生怅望祖国黑如墨的长夜,喊出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心声。 我们听到了赤子火热的爱国激情。 1989年的3月26日,黄昏,这是一个滴血的黄昏,一位相貌平 凡的海子告别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手捧着厚厚的圣经,躺在山海关冰冷的铁轨上,火车呼啸而来,物理意义上的海子消失了,溅起的鲜血是海子写在大地上最后两行崇高的诗行,(小刘有些激动了,居然说不下去了,)海子在离开前有首诗,一首有着浓重死亡意识的诗歌,其中提到的屈子。 (投影《亚洲铜》及海子的照片和屈子的画像) 祖父死在这里 父亲死在这里 我也会死 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 亚洲铜 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 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 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 亚洲铜 看见了吗。 那两只白鸽子 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 ———— 我们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 亚洲铜 亚洲铜 击鼓之后 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小刘动感情的朗诵,虽然普通话太普通,但学生是一片沉默,沉默) 师:人应有尊严的活在世界上,两千 多年前的屈子的投江和两千多年后的海子的卧轨,是多么的相似,有时候,用这种方式告别世界不是弱者的行为,他们是唯美理想主义者,他们不能学朝秦暮楚,他们不能学孔雀东南飞,他们坚信:有时站着的死亡比躺着的生存更为可贵。 余秋雨说,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鲁教版必修二离骚教学实录及反思
相关推荐
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 20分钟左右,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教学设计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教学设计的第二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思考,本课以散文形式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 ,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
A作家作品; B写作 背景; C掌握生字生词; D熟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分解重点、难点。 本课将分两课时进行,把教学难点,即词句的疏通安排在第一课时中,把教学重点,即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安排在第二课时,以确保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第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的内容确立课型。 第一课时:诵读、讨论相结合;第二课时:讨论、训练为主。 三 .关于学法指导 1.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6/12/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 (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 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 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
(生思考、小结) 生:我们认为 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如何对待自然:一是态度──应该平等对待自然;二是思维角度──要换位思考;三是从行动──应该爱护自然。 师:很好,我们把握了以上几个问题。 那么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生议,总结)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导致自然界的惩罚,所以作者提出要正确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 我们人类与自然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但我什么也没看见,因为交响乐结束了。 ”为什么乐曲结束前后作者的感受反差会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