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同步复习 第3章《光现象》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三章 光现象 第一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知识要点 归纳 1 条件: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举例: 手影 、 日食 、 月食 、 小孔成像等 3 光线: 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 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4 光速: 光的传播需要时间 ,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 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 _ , 约为 _m/s. 光的直线传播 (高频考点 ) 快 3 108 1 定义: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 , 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 ,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 反射定律 (1)法线 、 反射角和入射角:法线:过入射点并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 2、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 光的反射定律 (详见 实验方法指导 ) 光的反射 (高频考点 ) 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 :平面镜的表面平整 、 光洁 , 当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时 , 反射光仍是 _的 , 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2)漫反射 :当平行光照在相对粗糙的表面时 , 虽然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但由于表面凹凸不平 , 反射光就会杂乱无章地射向 _的方向 , 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平行 不同 4 凹面镜和凸面镜 (1)凹面镜对光有 _作用 如手电筒中的反光罩 、 太阳灶 、 点燃奥运圣火的装置等都是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 _作用 如汽车的后视镜 (扩大视野 3、 )、 道路拐弯处的反光镜 (有利于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都是凸面镜 会聚 发散 1 平面镜成像特点 (详见 实验方法指导 ) 2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对着镜子梳妆 、 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 利用平面镜扩大视觉空间 (2) 在医学 、 军事中的应用 平面镜 (高频考点 ) 【 备注 】 (1)作图时法线 、 光线的延长线 、 辅助线都要用虚线; (2)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 一定要用虚线画出; (3)反射面 、 实际光线一定用实线画出 , 且光线一定要画出箭头 , 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 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关键 (1) 物关于镜面的对称点就是 4、像点;反之,像关于镜面的对称点就是物点,即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找物体上的特殊点找对称点连接对称点 虚像 (2) 任意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像点,即运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3 光污染: 如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夜间行车时 ,车内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像会干扰驾驶员的视线 1 光源: 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 光的色散 (1)定义 :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 、 橙 、 黄 、 绿 、 蓝 、 靛 、紫七种色光 ,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光的色散现象表明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3)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_ 他还通过实验将分 5、解得到的各种色光混合还原成白光 , 进一步证实了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光的色彩 颜色 牛顿 3 光的混合 色光的三原色是 _ 这三种色光等量混合为白色 , 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光 4 物体的颜色 当白光照在物体上时 , 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 , 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 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 , 是由它反射的 _决定的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红、绿、蓝 色光 【 备注 】 白色的物体可以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 白色物体在什么颜色的光的照射下就呈现什么颜色;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 , 不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到黑色物体上 , 物体都呈现黑色;除了黑 、 白色物体 , 其他颜色的物体 6、只有在白光和本色光的照射下呈现物体本色 , 在其他颜色光的照射下 , 物体都呈现黑色 . 5 光具有能量 光不仅能使周围变得明亮 、 温暖 , 还能使胶卷感光 , 所以光具有能量 , 这种能量叫做光能 1 可见光与不可见光: 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 还有一些光 , 人眼无法观察 , 这些光称为不可见光 2 红外线 (1)定义: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存在能使物体发热的不可见光 , 这种光叫做红外线 (2)特征:热效应比较显著 (3)应用:红外探测器 、 红外夜视仪等 人眼看不见的光 3 紫外线 (1)定义:能使放在太阳光色散光带紫光外侧的照相底片感光的不可见光 , 叫做紫外线 (2)特征:能使荧 7、光物质发光 (3)应用:验钞机 、 防紫外线的面罩 、 紫外线灯灭菌 、 防紫外线伞等 实验方法 指导 命题点 1 实验时在 _的环境中进行 , 可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2.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 玻璃板不能选择得太厚的原因是_, 会产生重影 . _. 实验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较黑暗 易于确定像的位置 太厚的玻璃板前后表面都会成像 相同 实验原理: _ 实验器材: 薄玻璃板 、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 (如棋子 )、刻度尺 、 笔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 , 铺一张大方格纸并在其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把一个棋子放在玻璃板的前面 , 透过玻璃板看后面的像 光的反射 (2)拿另 8、一个完全相同的棋子 ,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 直到和像 _ (3)用直线把物 、 像的位置连起来 , 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 并记录数据 (4)将物 、 像用线连接 , 连线与玻璃板 _ (5)改变棋子的位置 , 重做上面的实验 完全重合 垂直 实验结论: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_,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 利用对称知识 , 平面镜成像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相等 垂直 注意事项 (1)实验时要求玻璃板竖直放置 , 否则水平桌面上的棋子无法与像重合 (2)刻度尺的作用是 _ (3)在桌子上铺方格纸的目的是便 9、于记下棋子 、 玻璃板和像的位置 , 从而确定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及物 、 像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4)将另一个棋子放到棋子所成的像的位置使之完全重合 , 来确定像的位置 , 这时应用了 _; 多做几次实验是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等效替代法 1. 如图是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 的实验情景: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方格纸和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 A 和 B . (1) 将棋子 A 放在玻璃板的一侧,则棋子 B 应放在 A 的 _ _ ( 填 “ 同侧 ” 或 “ 另一侧 ” ) (2) 某同学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 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10、 _ _ _ _ _ 另一侧 玻璃板与水平 桌面不垂直 (3)一边移动棋子 B, 眼睛一边透过玻璃板观察 , 当_, 停止移动棋子 B, 像的位置 (4)移去棋子 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 , 如果在棋子 _(填 “ 能 ”或 “ 不能 ” )判断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 理由是 _ _ 棋子 的像完全重合时 不能 此时可观察到 棋子 (5)为证实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 , 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_. A 保持玻璃板和 多次改变 进行观察 B 保持棋子 A、 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C 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 , 多次改变 一边观察一边移动棋子 B. C 命题点 1 两纸板要与镜面 11、_(填位置关系 ) 2 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_ 实验二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垂直 保证实验结论的普遍性 实验器材: 平面镜 、 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光屏 、 激光笔 、 量角器 、 笔 实验步骤 (1)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 , 将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2)验证线的位置关系 不断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 , 观察反射光线的变化 (3) 验证角的关系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分别测量反射角的大小 (4) 验证线的共面关系把纸板 B 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5) 验证光路的 _ _ 将激光笔沿 射,可看到反射光线沿 出 可逆性 实验结论: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12、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 _ _ _ 入射角 等于 注意事项 (1)实验所用的纸板是用来显示光路的 (2)在确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过程中 , 注意角度是对应的光线与 _的夹角 , 不是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 (3)叙述实验结论的时候 , 只能说 “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 而不能说 “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 注意二者的因果关系 法线 光的反射定律 ” 的探究实验中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 平面镜 E、 (1)如图甲所示 , 当 E、 让入射光线射向镜面 , 在纸板 B, 此时 填 “ 大于 ” 、 “ 等于 ” 或 “ 小于 ” ) 若将 则 _靠近;若光线沿 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 这说明在光的反射中 , 光路是 _的 (2)在图乙中 , 把纸板 则在纸板 “ 能 ” 或 “ 不能 ” )看到反射光线 , 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 _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 , 再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 ,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_ _ 等于 逆 不能 同一平面内 多次实验可以归纳出普遍性结论 (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 ) 三年中考 讲练 题型一。中考物理同步复习 第3章《光现象》ppt课件
相关推荐
1、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一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课时一 质量与密度 知识要点 归纳 1 质量的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 _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 与物体的形状 、 状态 、 温度 、 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2 单位: 国际单位制:千克 (常用单位:吨 (t)、 克(g)、 毫克 ( 3 测量质量的工具 (1)实验室 :托盘天平 (2)生活中 :台秤 、 杆秤 、 磅秤 、
赏品味。 (一 )细腻精巧的运笔 ( 1)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 2)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二 )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三、 练习反馈: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安排 导入 —— 朗读感知 —— 理清全文思路 —— 句段赏析—— 文章研读 —— 拓展 几个环节。 导入(约 分钟) 以同学们熟悉的游戏《太平天国》,引说出中国在第 2次鸦片战争后所出现过的所谓的“理想社会”,从而引出课文《大道之行也》。 朗读感知。 朗读: ( 1)影音范读,提起学生兴趣,听取正确的读音和断句。 ( 2)齐读课文, 掌握文意。
1、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知识要点 归纳 1 声音的产生 (1)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 _产生的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 , 发声也停止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源 :固体 、 液体 、 气体都能发声 , 都可以成为声源 声的产生与传播 振动 【 备注 】 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 , 都在振动 . “ 振动停止 , 发声也停止
: 孔乙己 —— 科举制度造就的可有可无的边缘人。 闰 土 —— 三座大山压迫而成的木头人。 学生评价:鲁达、林黛玉、香菱、猪八戒、曹操、何大学问、奥楚蔑洛夫等。 作文指导 小小说又名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 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 间的一种边 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 阿托尔斯泰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