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柏水泥化验室取样及制样作业指导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升 NaOH 标准溶液相当于 SiO2的毫克数; V— 滴定时消耗 NaOH 标准溶液毫升数; G— 移取试液中试液含量( g);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吸取 25ml 试样溶液于 300ml 烧杯中,用( 1+1)氨水和( 1+1)盐酸调节溶液的PH 至 ~(用精密 PH 试纸检验),将溶液加热到 6070℃,加入 10 滴 100g/L 磺基水扬酸钠指示剂,在不断 搅拌下用 亮黄色(终点时溶液温度应在 60℃ 左右)。 Fe2O3%= 10001032  G VT OFe 100% TFe2O3— 每毫升 EDTA 标准溶液相当于 Fe2O3的毫克数; V— 滴定时消耗 EDTA 标准溶液毫升数; G— 试样质量( g); 6. 4 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在滴定铁后的溶液中,加入 2g/L 溴酚兰指示剂 1~2 滴,用氨水( 1+1)调溶液呈蓝紫色,再用( 1+1)盐酸调至黄色,然后加入 15ml 乙酸 — 乙酸钠缓冲溶液 PH=,煮沸 1~2min,取 下稍冷,加入 10 滴 Cu— EDTA,及 23 滴 PAN 指示剂溶液,用。 AL2O3%= 10001032  G VT OAL 100% TAL2O3— 每毫升 EDTA 标准溶液相当于 AL2O3的毫克数; V— 滴定时消耗 EDTA 标准溶液毫升数; G— 试样质量( g); 6. 5 氧化钙的测定 吸取 25ml 的试液于 300ml 烧杯中,加入 20g/L氟化钾溶液 15ml,搅拌并放置 2min以上,用水稀释至 150ml,加入 5ml( 1+2)三乙醇胺,搅拌加入 少许 CMP 批示剂,在搅拌下加入 200g/L 氢氧化钾溶液,至出绿色荧光后,这时 PH 值应在 12 以上,再过量 5~7ml,用 (以白色作为衬底)。 CaO%= 100010 G VTCaO 100% TCaO— 每毫升 EDTA 标准溶液相当于 CaO 的毫克数; V— 滴定时消耗 EDTA 标准溶液毫升数; G— 试样质量( g); 6. 6 氧化镁的测定 吸取 25ml 溶液于 300ml 烧杯中,加入 20g/L 氟化钾溶液 15ml,搅拌并放置 2min以上,用水稀释至 150ml,加入 5ml( 1+2)三乙醇胺,加入 100g/L 酒石酸钾钠 1ml,搅拌加入 25ml 氯化铵 氨水缓冲溶液( PH10)及适量 KB 指示剂,用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纯兰色。 MgO%= 1000 10)( 12 G VVTM gO 100% TMgO— 每毫升 EDTA 标准溶液相当于 MgO 的毫克数; V2— 滴定钙镁合量时消耗 EDTA 标准溶液毫升数; V1— 滴定钙时消耗 EDTA 标准溶液毫升数; G— 试样质量( g); 7 附着水分的测定 用 1/10 的天平准确称取试样 50g,倒入小盘内,放于 105~110℃ 的恒温控制的烘干箱中烘干 1h,取出冷却后称量。 计算: 水分 =GGG 1100% G—— 烘干前试样质量( g); G1—— 烘干后试样质量( g)。 铁粉全分析作业指导书 1 检验设备:分析天平、高温炉、坩埚、烘箱、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 2 检验频次与抽样计划:按本企业《过程质量控制明细表》要求进行。 3 取样方法与样品制备:按《取样及制样作业指导书》进行。 4 试剂配制: GB17696《标准溶液的制备和标定》 5 检验准备: 送检的试样,应是具有代表性的均 匀样品,并全部通过孔径 的方孔筛,数量不少于 50g,试样应装入带有磨口塞的瓶中,瓶口须密封。 所用分析天平不应低于四级,天平与砝码应定期进行检定。 称取试样时应准确到。 化学分析用的水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或优级纯试剂。 所用的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应进行校正。 各项分析结果( %)的数值经修约后应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分析结果允许误差按《试验允许误差表》执行。 6 分析方法: 烧失量的测定:准确称取试样约 1g,放入已灼烧恒重的 瓷坩埚中,将盖子盖上并留一缝隙,放入马沸炉内,由低温升起至所需温度并保持半小时以上,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如此反复灼烧,直到恒重。 烧失量 = GGG 1 100% G— 称取的试样质量( g); G1— 烧后余物质量( g)。 二氧化硅的测定: 称取 试样置于银坩埚中,加入 10g 氢氧化钠,盖上坩埚盖(要留较大空隙),放入高温炉中升温至 750℃ 时把试样放进去, 40min(中间可摇动坩埚一至二次)后取出放冷。 将整个坩埚放入盛有 100ml 热水的烧杯中盖上表面皿 (反应缓慢时可适当加热),待熔块安全被浸出后,立即取出坩埚,用水冲洗干净,盖上表面皿,随即加入20ml 浓硝酸,( 1+1)盐酸 5ml,并立即搅拌,坩埚以少量盐酸( 1+5)洗净(必要时将坩埚加热以熔解粘附的铁),将洗液合并于原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加热煮沸,此时溶液应澄清透明,等稍冷却后,移入 2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该线,摇匀备用。 将 15ml 浓硝酸加入以盛有 50ml 试样溶液的 300ml 塑料杯中,冷至室温后加入150g/L 氟化钾溶液 10ml 搅拌,然后加入固体氯化钾同时仔细搅拌,直至固体氯化钾饱和并析出,放置 15min,用中速滤纸过滤,滤纸与沉淀取下,置于原塑料杯中,沿杯壁加入 10ml50g/L 氯化钾 — 乙醇溶液及 1ml10g/L 酚酞指示剂,用 钠标液中和未洗净酸,仔细搅拌滤纸及沉淀直至酚酞变红,然后加入 200ml 沸水(沸水应预先用氢氧化钠中和至酚酞变微红)用 0. 15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即为终点。 SiO2%= 100052 G VTSiO 100% TSiO2— 每毫升 NaOH 标准溶液相当于 SiO2的毫克数; V— 滴定时消耗 NaOH 标准溶液毫升数; G— 移取试液中试 液含量( g);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吸取 25ml 试样溶液于 300ml 烧杯中,用( 1+1)氨水和( 1+1)盐酸调节溶液的PH 至 ~(用精密 PH 试纸检验),将溶液加热到 6070℃,加入 10 滴 100g/L 磺基水扬酸钠指示剂,在不断搅拌下用 亮黄色(终点时溶液温度应在 60℃ 左右)。 Fe2O3%= 10001032  G VT OFe 100% TFe2O3— 每毫升 EDTA 标准溶液相当于 Fe2O3的毫克数; V— 滴定时消耗 EDTA 标准溶液 毫升数; G— 试样质量( g); 6. 4 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在滴定铁后的溶液中,加入 2g/L 溴酚兰指示剂 1~2 滴,用氨水( 1+1)调溶液呈蓝紫色,再用( 1+1)盐酸调至黄色,然后加入 15ml 乙酸 — 乙酸钠缓冲溶液 PH=,加热至微热并保持 1min,然后加入 10 滴 Cu— EDTA,及 23 滴 PAN 指示剂溶液,用。 AL2O3%= 10001032  G VT OAL 100% TAL2O3— 每毫升 EDTA 标准溶液相当于 AL2O3的毫克数 ; V— 滴定时消耗 EDTA 标准溶液毫升数; G— 试样质量( g); 6. 5 氧化钙的测定 吸取 25ml 的试液于 300ml 烧杯中,加入 20g/L氟化钾溶液 5ml,用水稀释至 150ml,加入 10ml( 1+2)三乙醇胺,搅拌加入少许 CMP 批示剂,在搅拌下加入 200g/L 氢氧化钾溶液,至出现绿色荧光后,这时 PH 值应在 12 以上,再过量 5~8ml ,用(以白色作为衬底)。 CaO%= 100010 G VTCaO 100% TCaO— 每毫升 EDTA 标准溶液相当于 CaO 的毫克数; V— 滴定时消耗 EDTA 标准溶液毫升数; G— 试样质量( g); 6. 6 氧化镁的测定 吸取 25ml 溶液于 300ml 烧杯中,用水稀释至 150ml,加入 100g/L酒石酸钾钠 2ml,加入 10ml( 1+2)三乙醇胺,充分搅拌。 加入 25ml 氯化铵 氨水缓冲溶液( PH10)及适量 KB 指示剂,用。 MgO%= 1000 10)( 12 G VVTM gO 100% TMgO— 每毫升 EDTA 标准溶液相当于 MgO 的毫克数; V2— 滴定钙镁 合量时消耗 EDTA 标准溶液毫升数; V1— 滴定钙时消耗 EDTA 标准溶液毫升数; G— 试样质量( g); 7 附着水分的测定 用 1/10 的天平准确称取试样 50g,倒入小盘内,放于 105~110℃ 的恒温控制的烘干箱中烘干 1h,取出冷却后称量。 计算: 水分 =GGG 1100% G—— 烘干前试样质量( g); G1—— 烘干后试样质量( g)。 煤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 1 检验设备:分析天平、高温炉、坩埚、烘箱、灰皿、烘干箱。 2 检验频次与抽样计划:按本企业《过程质量控制明细表》要求进行。 3 取样方法与样品制备:按《取样及制样作业指导书》进行。 4 检验准备: 送检的试样,应是具有代表性的均匀样品,并全部通过孔径 的方孔筛,数量不少于 50g,试样应装入带有磨口塞的瓶中,瓶口须密封。 所用分析天平不应低于四级,天平与砝码应定期进行检定。 称取试样时应准确到。 5 检测 水分的测定: 用预先烘干和称出重量的称量瓶,称取粒度为 以下的分析煤样 1。 然后把盖开启,将称量瓶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 105~110℃ 的烘干箱中,在一直鼓风条件下,干燥 1h,取出称量瓶并加盖,在空气中冷却 2~3min,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重,然后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 30min,直到变化小于 或质量增加,增时按前一次称的质量,水分小于 2%时不进行检查性干燥。 Wf%=GG1 100% Wf—— 分析煤样水分 %; G1—— 分析煤样干燥后失去质量( g); G—— 分析煤样质量( g)。 灰份的测定: 在预先灼烧和称出重量(标准到 )的灰皿中,称取粒度为 以下的分析煤样 1 (标准到 ),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其生平方厘米不超过 ,打开已加热到 850℃ 的高温炉的炉门,将盛有煤样的灰皿放入高温炉门口,待 515min后煤样不再冒烟时,慢慢将灰皿推至炉内高温区。 在 815℃ 的温度下,灼烧 40min。 从炉中取出灰皿,在空气中冷却 5min,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室温后,称量。 然后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 20min,直到两次灼烧质量变化不超过 为止,用最后一次灼烧质量为计算依据。 灰份低于 15%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Af%=GG1 100% G1—— 恒重后灼烧残物质量( g); G—— 分析煤样质量( g)。 挥发份的测定:在预先 900℃ 下烧到恒重的带盖坩埚中,称取粒度为 以下的分析煤样 1 (标准到 ),然后将坩埚轻轻振动,使其中的煤样铺平后加盖,并放在坩埚架上。 将箱形电炉先加热到 920℃ ,打开炉门,迅速将摆好的架子送入恒温区,关好炉门,使坩埚继续加热 7min,试验开始时,炉温会有所下降,要求 3min 内炉温恢 复到 900 10℃。 从炉中取出坩埚,在空气中冷却 5min 后,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 Vf%=GG1 100% Wf% G1—— 分析煤样加热后的减量( g); G—— 分析煤样加热后的质量( g); Wf—— 分析煤样水分 %。 煤灰全分析作业指导书 1 检验设备:分析天平、高温炉、坩埚、烘箱、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 2 检验频次与抽样计划:按本企业《过程质量控制明细表》要求进行。 3 取样方法与样品制备:按 《取样及制样作业指导书》进行。 4 试剂配制: GB17696《标准溶液的制备和标定》 5 检验准备: 送检的试样,应是具有代表性的均匀样品,并全部通过孔径 的方孔筛,数量不少于 50g,试样应装入带有磨口塞的瓶中,瓶口须密封。 所用分析天平不应低于四级,天平与砝码应定期进行检定。 称取试样时应准确到。 化学分析用的水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所用试剂应为分析纯或优级纯试剂。 所用的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应进行校正。 各项分析结果( %)的数值经修约后应保留到小 数点后第二位。 分析结果允许误差按《试验允许误差表》执行。 6 分析方法: 称取 试样,置于银坩埚中,先进行预烧,在 600700℃ 高温炉内,预烧10min,取出待冷却后,加入 79g 氢氧化钠,盖上坩埚(并留有一定空隙),放入高温炉中,升温至 700℃,放置 30min,中间可摇动坩埚一至二次,取出放冷,将坩埚放入已盛有 100ml 热水的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反应缓慢时可适当加热),待熔块安全被浸出后,立即取出坩埚,用水冲洗干净,盖上表面皿,随即加入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