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下说“屏”说课稿内容摘要:
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来复习旧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结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的特点,因此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的感受,无论从语言风格还是所运用的修辞方法、语段讲述的内容及描绘的意境均可,教师只要适时运用点拨引导法在精彩段落的写作和朗读方法上稍作指导,对于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应给 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旨在扫清阅读障碍,重在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达到汉字的辨形目的,培养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限 3 分钟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思考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通过分段训练,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这一环节实际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 ( 2) 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请找出具体句子。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 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括信息的能力的一个过程。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 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环节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 3 ) 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学生阅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 合作讨论明确: 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 (在院子或天井中 )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多媒体展示)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四) 品味赏析 拓展延伸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 学生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 ( 4)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并用“我最喜欢 这个句子,因为它 ” 的句式回答问题。 (多媒体展示) 学生可能会提到的句子。鲁教版七下说“屏”说课稿
相关推荐
答案: 1.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 2. 垂直 3. 发生形变 4. 压力的大小 受力面积的大小 答案: 1. 压力 2. 压强 3. 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 500N 答案:压力大小 受力面积的大小 ( 1)受力面积 S 压力 F 减小 增大 ( 2)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答案: 2. 3.( 2)同一深度 ( 3)增大 ( 4)压强越大 答案: 4.( 1)上端开口 下端连通 (
答案: 原子 2.( 1)无规则运动 ( 2)高 答案:( 1)相互接触 进入对方 (2)快 ( 3)间隔 无规则运动 ( 4)扩散 温度 分子 答案: 斥力 5. ( 1)分子 原子 ( 2)无规则运动 ( 3)引力 斥力 答案: 4. 转化 转移 增加 减小 降低 升高 温度差 转移 增加 减小 转化 等效 答案: 1. 质量 2. 1度升高(或降低)1 时,要吸收(或放出) 1 答案: 5
答案:( 1) 振动 声源或发声体 ( 2)振动 振动 答案:( 1)介质 固体 液体 气体 真空 ( 2)波(或声波) 答案:( 3)种类 不同 温度 340 ( 4)反射 反射 答案: 1.( 1)规则 ( 3)音调 响度 音色 答案: 2.( 1)高低 ( 2)振动频率 越快 越高 越高 答案:( 3)快慢 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赫兹 赫 2020000 2020000 案:( 1)强弱 (
1、答案:( 1)断开 ( 2)最大阻值处 ( 3)并联 ( 4)试触 量程 答案: 5.( 1)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 2)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6.( 1)正比 ( 2)反比 答案: 反比 : 电流 R=U/I 伏安法 :( 1)断开 最大阻值处 ( 2)滑动变阻器 电流表 电压表 答案:( 1)断开 ( 2)最大阻值处 保护电路 ( 4)反 ( 5)减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