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内容摘要:
5.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双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马关条约》 6. 因签订《马关条约》而被国人唾骂的清府官员是 ( ) 7.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 华战争 8. 允许外国在我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是 ( ) A.《北京条约》 B.《中法新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 甲午战争结束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 步加深 会 10.《马关条约》的签订“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 A.它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B.它便利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大举向我国东北扩张经济势力 C.它迫使台湾和祖国割离五十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它使清政府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11.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法国之外,还有: A.俄、德 B.德、英 C.英、美 D.美、德 12.《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这句话反映了台湾人民: A.坚决反对割地议和 B.斥责清政府投降卖国 C.誓死维护祖国领土完整 D.对击败日寇充满信心 13. 19 世纪 80~ 90 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之前 40~ 50 年代所签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A.割占中国领土 的面积最大 B.索取的赔款数量最大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多 D.列强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4.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把朝鲜变为殖民地 B.向中国东北扩张。鲁教版七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
相关推荐
1、答案:( 1)摩擦 ( 2)转移 ( 3)轻小 答案: 2.( 1)正电 负电 ( 2)排斥 吸引 ( 3)是否带电 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4)多少 库仑 原子核 负 正 负 相等 答案: 4.( 1)容易 金属 人体 石墨 ( 2)不容易 玻璃 橡胶 干燥木头 ( 3)电荷 自由电子 答案: 1.( 1)定向 ( 2)正电荷 正 负 ( 3)有电源 为通路 2.( 1)用电器 导线 电能
答案: 移动了一定距离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 1)乘积 ( 2) W= 3)焦耳 Nm 答案: 单位时间内 : 焦耳 2.( 1)运动 ( 2)质量 速度 3.( 1)弹性 ( 2)高度所具有 质量越大 越高( 3)弹性形变 弹性形变 4.( 1)机械能 ( 3)守恒 答案: 5. 惯性 动能 6. 惯性 0 答案: 答案: 8. 0 1600 10 9. 20 100 10
1、答案:( 1)断开 ( 2)最大阻值处 ( 3)并联 ( 4)试触 量程 答案: 5.( 1)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 2)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6.( 1)正比 ( 2)反比 答案: 反比 : 电流 R=U/I 伏安法 :( 1)断开 最大阻值处 ( 2)滑动变阻器 电流表 电压表 答案:( 1)断开 ( 2)最大阻值处 保护电路 ( 4)反 ( 5)减小误差
1、答案: ( 2)使杠杆转动 2. 静止状态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答案: 省力, 费距离 费力,省距离 答案: 2 F=G F=G/2 s=h s=2h 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 答案:( 1)定滑轮 动滑轮 ( 2)改变用力的方向 距离 ( 3)动滑轮 F=G/n 答案:( 1)省力 省力 答案: 1.( 1)有用功 ( 2)额外功 ( 3)总功 2.( 1)有用功 总功 ( 2) 4.
答案: 1.( 1)电能表 保险丝 ( 2)保险丝 电流过大 过高 保护电路 铅锑合金 高 铜丝 ( 3)电流过大 跳闸 答案:( 1)火线 零线 大地 ( 2)火线和零线 笔卡 金属体 笔尖 发光 不发光 人体 通路 答案:( 1)火线 零线 地线 金属外壳 大地 ( 2)漏电保护器 火线 电路 答案: 1.( 1)大功率 ( 2)同时 ( 1)直接相连 ( 2)短路 答案: 6 220
、照相、报纸、商务印书馆各有什 么影响。 (二)合作交流 讨论近代 中国社会生活变化是否完 美无缺,毫无瑕疵。 (三)拓展延伸 以自己家庭为主题,收集自家的老照片,建立家庭影集,了解自己家庭的发展变化。 (四)系统总结: 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方面 变化表现 意义或作用 交通通讯 文化生活 社会习俗 (五)巩固练习 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