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9.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对点训练(含答案)内容摘要:
2、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灌溉农业容易出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绿洲地区降水稀少,主要依靠地表水和地下水发展农业和生活,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符合实际;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有利于促进绿洲区生态环境改善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主要作用机制是( )解析本题考查沙漠中植被对沙丘的影响机制。 沙漠中的植被能降低风速进而减小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A 项错误;沙漠中的植被会减少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B 项错误;沙漠中的植被使风速下降,导致携沙能力减弱,C 项错误;沙漠中的植被会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D 项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 读图,完成45 题。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 6、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 (后三点任答一点即可)(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 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 ( 任答一点即可)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 (任答一点即可)解析(1) 图甲为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是黄土高原地区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区。 图乙为黄土墚,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墚长一般可达上千米,几公里或十几公里。 图丙是黄土峁,是呈孤立的黄土丘,浑圆状形如馒头,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墚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 从流水侵蚀作用入手分析由黄土塬到黄土墚到黄土峁的黄土地貌形成过程。 (2)可以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沟谷地貌,所以减少高原面上的沟谷数量和面积,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且平整土地可以扩大耕地面积。 但大规模平整土地也扰动了原土层结构,且使表面的耕作层遭到破坏。(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9.1《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对点训练(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