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9.2《生态环境问题》对点训练(含答案)内容摘要:

1、最新海量高中、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解析措施应从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之前和之后两方面分析。 原因是该地区土层薄,且多雨水,工程建设中的不当行为易 3、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 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具体措施主要从严格管理农业生产活动、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数量、给农民经济补贴、加大宣传等方面回答。 地面积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 6、以推断出,早期灌丛沙堆的主要作用是固沙,在一定程度上对绿洲具有保护作用;但如果灌丛死亡,则造成早期固定的沙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 针对上述现象,可从保护山地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等方面说明保护措施。 前全球只有 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 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 50 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 200 只左右。 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 50 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 8、沙漠淡水湖红碱淖水域面积从 55 平方千米缩小到约 30 平方千米,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红碱淖遗鸥种群的数量比起 2010 年前后 15 000 多只的鼎盛时期更是下降了三分之一。 遗鸥喜欢栖息于开阔平原和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咸水或淡水湖泊中,遗鸥的繁殖期为 56 月,以枯水草为材,杂食性,繁殖期以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10 月南迁。 试推断红碱淖遗鸥数量下降,种群减少的主要原因。 答案气候持续变干;入湖水量不断减少,水域面积减小;食物量减少;旅游活动开发(鸟类繁殖期间的观鸟游)和过度捕猎;水质变坏等。 解析自然原因方面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湖泊面积萎缩对气候、食物、水质的影响;人为原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