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B卷(含答案)内容摘要:
3、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 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6新课标全国,68)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 24 题。 2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 B降水量C积雪厚 8、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第 3 题,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 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 川地地区土壤都较为肥沃、水源都较为充足。 答案016浙江文综,1)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 年(图甲)、距今 5 千年(图乙) 和距今 5 百年(图丙) 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第 4 题。 4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 10、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6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解析第 5 题,根据材料“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 第 6 题,北半球陆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北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答案016江苏地理,2526)下图为华北某城市 2003 年和 2013 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 78 题。 13、华南的石油进口量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及其原因。 (4 分)解析第(1)题,从时空分布来看我国石油生产,主要是在图示时间内,石油生产的变化及地区间的差异。 1999 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 2009 年:东北、西北地区石油生产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 第(2)题,油田资源进入中晚期,石油产量将逐渐下降,该区域石油进口量增加。 图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地区为东北地区。 由图可见东北地区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来弥补储量不。(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B卷(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