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专题(23)《环境保护》AB卷(含答案)内容摘要:

3、可能随雨水入河,造成污染。 治理措施应从加固矿渣库和导流洪水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3(2013课标,44 ,10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10 分) 5、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 年为苏州河,1928 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 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 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4 分)(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6 分)解析第(1)题,据图示,饮用水源地由苏州河黄浦江长江,河流的水量越来越大,说明城市供水量在增加;供水地由流经市区的河流变为长江,说明原水源地受到污染。 第(2)题,侧重从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分析。 答案(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 7、海中,会导致附近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影响海洋水质和海洋生物,从而间接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碱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6(2016新课标全国,44 ,10 分)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10 分)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均十分突出。 针对应“湖泊湿地、美味佳肴”等信息,很容易分析长 8、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的原因。 根据以上原因,从开源、节流、保护、治污等角度构建答题模型,多措并举。 答案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答出一项得 2 分,两项可得 4 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7(2015课标,44,10 分)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 10、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10 分)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在山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砍伐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恢复植被、加强立法和宣传、经济补贴等。 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将 12、,并提出防治措施。 (10 分)解析由材料可知,切沟由流水侵蚀坡耕地而形成,首先破坏耕地,切割耕地,不利于耕作,同时形成沟谷,更有利于水的汇集,加大对耕地的侵蚀。 针对切沟的出现,应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方面展开,工程措施从疏、堵两个方面展开。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 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 ;切沟填埋。 10(2014课标,44, 10 分 13、)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 1 000 只左右。 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 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 50 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 200 只左右。 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 50 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10 分)解析中华秋沙鸭由长白山迁徙到赣东北,来回路途遥远且沿途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以湿地为栖息地的秋沙鸭可能会很难觅到栖息地而疲劳饥饿致死,沿途还会遭遇天敌和人类的捕杀,长江流域经济发达,水污染严重,如误食被污染的鱼 15、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 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 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 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 (10 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石材加工过程中废弃物的利用对资源和环境的积极意义。 答题过程中要注意整合材料信息。 石粉本身属于废弃物,因此用其生产加气砖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材料中提到“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大风时漫天飞扬,雨天则流入河道” ,因此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可以减少占用土地,减轻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 ,因此可以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