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本章知能检测内容摘要:
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 、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 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 (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 ( 1)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 ( 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3)以下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图 412 图 413 三、计算题 (本题共 3 小题,共 44 分。 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答案中必须明确写 出数值和单位) 13.( 15 分)如图 414所示,两个质量均为 的小环套在一水平放置的粗糙长杆上,两根长度均为 的轻绳一端系在小环上,另一端系在质量为 的木块上,两个小环之间的距离也为 ,小环保持静止。 试求: ( 1)小环对杆的压力; ( 2)小环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至少为多大。 [来源 :Zx x k .Co m] 14.( 14 分)质量为 10 kg的物体在 = 200 N的水平推力作用 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 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 = 37176。 ,如图 415所示。 力 作用 2 s 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 s 后,速度减为 0。 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总位移。 (已知 sin 37176。 = , cos 37176。 = ,取 10 ) 15.( 15分)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 如图 416a 所示, 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 图 414 图 415 拉力从 0开始逐渐增大。 分别用力传感器采集拉力和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 随拉力 的变化图象,如图 416b 所示。 已知木块的质量为 kg,重力加速度 取 10 , sin 37176。 = ,cos 37176。 =。 ( 1)求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2)如图 416c 所示,木块受到恒力 = 50 N 作用,方向与水平方向成 = 37176。 角斜向右上方,求木块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 3)在( 2)中拉力 作用时间 = s 后撤去,计算再经过多长时间木块停止运动。 a b c 图 图 416 参考答案 1. A。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本章知能检测
相关推荐
, v增大 , v 不变 ,电子在两板间运动的时间也增大 184 所示, M和 N 是匀强电场中的两个等势面,相距为 d,电势差为 m(不计重力 )、电荷量为 q 的粒子,以速度 v0通过等势面 M 射入两等势面之间,此后穿过等势面 N 的速率应是 ( ) A.m2qU B.m2qUv0 C.m2qUv20 D.m2qUv20 185 所示的装置中, B 和 A 两板间的电压为 U,
2、下黄瓜吧。 ” “切,我才不切。 ”问:小明到底切不切黄瓜。 7、录音:“小明,你舅赶我走了” “我就不让你走。 ”问:到底让不让走。 金题精讲题一:请你从下面两则材料中提炼信息,简要介绍北京郊野公园的情况。 (不超过 32 个字)【材料一】郊野公园面积要比市区公园大许多。 郊野公园的建设,强调对原有片林略加改造,不鼓励大兴土木建设人工雕琢痕迹过于明显的园林小品。 同时要求
2、努力创造与积极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和一些带有正能量的人打交道,能让你感觉“活着真好”。 2012 年,我们生活中出现了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护士万永平他们个人的能量虽然微弱,但为社会创造了“微观正能量” ,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使我们的言行多了一份真诚的爱意。 作为特殊群体的社会名人,知名度高,有着更强的创造正能量的能力。
加速度约为( ) A. B. C. D. 考点四 两类动力学问题 1. 由 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求出几个力的合力,由 求出加速度,再由 求出速度或位移。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已知加速度或 求出加速度,再由 求出合力,从而确定未知力,至于牛顿第二定律中合力的求法可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法(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 ,可用下面的框图来表示:
3、电脑上我的版面以及写着排版教程的网页,耳边是微凉的风,吹散了骄傲与自满,吹醒了我面对挑战的决心。 我仔细地翻阅着杂志,一字不落地读着排版指导。 紧握着鼠标的手心渗出了汗珠,不顾;盯着屏幕的双眼酸涩难耐,不顾;疲惫的眼皮几欲闭合,不顾。 寂静的夜晚,寂静的房间,寂静的世界里只剩下我与我的版面。 终于,新的创意在脑中萌生,于是我的双手在键盘上挥舞,鼠标在桌面上滑窜,所有色彩在屏幕上逐一略过
2、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 也就是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 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较中,我们丢失了自己。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就跟自己比吧。 桓公(桓温)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