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高考)2017地理作业 14-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3、地水热充足,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均为季风水田农业B. 两地河流径流量大,航运条件都很优越C. 两地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D. 两地都容易受到旱涝灾害的威胁3. B【解析】读两区域图可知,甲地降水丰富主要是西南季风受到了地形的阻挡,形成丰富的降水;乙地是西风受到地形的阻挡,形成丰富的降水,所以两地降水丰富的共同的影响因素是地形。 4. A【解析】甲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乙为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所以甲、乙两地气候特征是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很大;甲地少雨期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受来自陆地的东北风影响,乙地少雨期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受副高控制。 5. D【解析】甲、乙两地由于降水 6、车站距离近,利于人流、物流的集散;该城市主要依赖陆路交通,河运地位不会有大的变化;北部绿化带有利于隔离交通造成的噪声和大气污染。 9. B【解析】水泥厂存在严重的大气污染,规划图中的水泥厂位于城区盛行风的上风向,易造成大气污染。 (2016泸州模拟 )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 读图完成 1011 题。 10.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A. 草地减少过度开垦B. 耕地增加草地退化C. 荒漠扩大水土流失D. 森林减少矿山开采11.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河流含 8、河流水灌溉最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问题C. c 地区发展河谷农业是因该地热量相对充足D. 相比 d 地,f 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为土壤肥沃,光热充足13. 图中耕作方式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该地区()A. 水利设施不足 人口密度过大 C【解析】由图可知,a、b 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区,光照充足,但 b 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不突出。 c 地相对青藏高原上的其他地区而言,热量较充足,故在该地发展河谷农业。 f 地土壤肥沃,但纬度比 d 地高,光热条件没有优势。 13. A【解析】由题图可知,该耕作方式出现于华北地区,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该地水利设施不足,垄槽可起到完善水利设施的作用。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 11、流会出现春汛;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河流形成夏汛。 河流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多雨,河流无明显汛期。 (4) 我国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适于发展商品谷物农业;而法国的西北部地区靠近大西洋,海洋性气候显著,适合发展乳畜业。 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共同特征为面向市场,商品率高;技术水平较高;产值高等。 15. (2016河南新乡、许昌三模)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阅读以下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湖南省、广东省简图。 材料二广东、湖南两省的区域综合发展指标。 三类产业产值占比重(%)三类产业就业比重(%)地区 年度国内。(解密高考)2017地理作业 14-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