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七下历史 第5课《“和同为一家”》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各地来拉萨朝佛的信徒们,都忘不了为这团结树挂上洁白的哈达。 这些神话和传说表达了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爱戴和感激之情。 【思考讨论】文成公主对藏族人民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唐朝时期的边疆有哪些主要的少数民族。 它们与唐朝又有哪些交往。 四、探究学习(一)互动探究【探究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课本第 22 页)【探究二】回顾小学学过的有关藏族人民生活的知识,想想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课本第 23 页)唐朝支持南诏统一,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云南王南诏与唐朝互相学习苍山洱海间的南诏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渤海政权与唐朝交往频繁“车 4、终目的是逻些 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A BC D2.“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百匹好马欢迎您。 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那里有一百头驯良的牦牛欢迎您。 ”这首藏族民歌中的“您” 指的是 ( )A王昭君 B文成公主 C李清照 D )A秦兵马俑遗址 B大昭寺会盟碑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同为一家”指的是 ( )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 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 D 3 月 28 日,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西藏人民隆重集会,庆祝百万农奴解放50 周年。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汉藏交往(1)汉藏交往历史悠久,流传着许多佳话。 唐朝曾两次与吐蕃联姻 6、生活在青藏高原,种植青稞和小麦等作物,饲养牦牛、马等牲畜;冶铸业和纺织水平较高;能歌善舞。 【探究三】答案 可以传授内地的文化(历法、绘画等);可以传播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如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房屋建筑等;茶叶、谷物和蔬菜等种子);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等。 (二)都加强了中原王朝同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实行民族友好政策,密切与唐朝的关系;广泛吸收周边民族的先进文化,对吐蕃社会进行改革,如派遣很多贵族子弟到唐朝学习,还聘请中原儒者为他掌管文书奏章。 他命人创制吐蕃文字,改变了吐蕃人刻木结绳记事的习俗, 8、)战争征服后设置政权。 唐初,唐太宗率军打败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给予妥善安置;后来,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管理西域。 (2)册封首领。 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还授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封南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 (3)联姻“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结婚,唐蕃“和同为一家 ”。 五、此题属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分析题干可知错,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唐太宗,因此把含的选项排除,答案为 D。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的“藏族民歌”,得到信息是“到过西藏、深受藏族人 9、民欢迎的人”,分析各选项,只有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正确答案为 B。 此题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现及评价能力。 秦兵马俑体现了秦始皇千古一帝的恢弘气魄;大昭寺会盟碑,强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体现了汉族和藏族世代友好;鉴真坐像体现了中日友好;敦煌莫高窟展现了佛教艺术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技艺。 正确答案为 B。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8 世纪初,唐朝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所以本题答案为 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关系,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4)问是主观性的题目,根据题目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等等,只要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松赞干布或尺带珠丹。 (2)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3)唐朝时期的汉藏交往给西藏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进了西藏的开发。 (4)汉藏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言之有理即可)。(人教版)2016年七下历史 第5课《“和同为一家”》学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