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七下历史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迁都:1421 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实行削藩政策文化:八股取士靖难之役:明太祖死后,燕王朱棣打出“靖难”的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称帝,即明成祖三、新课导引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出身于农民,给地主放过牛羊,也做过和尚,他当了皇帝以后,有一天,他从前的一个穷朋友从乡下来找他,对他说:“我主万岁。 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 朱元璋听他说得好听,心里很高兴。 回想起来,也隐约记得他的话里像是包含了一些从前的事情,所以,就立刻封他做了大官。 这个消息让另外一个穷朋友听到了。 他心想:“同是 3、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可做,我去当然也不会倒霉吧。 ”他也去了。 和朱元璋一见面,他就直通通地说:“我主万岁。 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 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 你只顾从地上满把地抓豆子吃,却不小心把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 叶子鲠在喉咙口,噎得你哭笑不得。 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把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朱元璋嫌他太不顾全体面,等不得听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 推出去斩了。 ”【思考讨论】 朱元璋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他是怎样建立明朝的。 明朝君权又是怎样加强的。 四、探究学习明朝君权的加强加强君权措施政 7、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范围的狭窄,也确有束缚思想的作用。 尤其是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更背离了考试的初衷,败坏了学风。 (二)隋唐在地方上设立六部。 元朝在地方上设立行中书省,简称为行省或省。 明朝在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科举考试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查处理政事能力。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 8、由发挥。 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 这种考试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明朝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是强化君权的手段,是统治者加强封建专制治的需要。 明成祖是以藩王的身份起兵夺取帝位的,深知王权过大对于君权的威胁,即位后就决心继续推行建文帝的削藩政策。 但由于他是扮演藩王利益保护者的角色,援引祖训、打着“ 清君侧” 的旗号起兵“ 靖难”的,所以在永乐元年(1403 年)除将实力最为雄厚的宁王朱权徙于南昌外,对其他藩王皆赏赞有加,示之以恩,并下令恢复了被建文帝贬削的几个藩王的地位。 等到自己的帝位比较巩固时,他立即以种种借口实行削藩。 这样,掌握兵权的大部分藩王或被废,或被削夺护卫,已无 9、力同君权抗衡。 五、四个选项都是加强君权的措施,A 项是明太祖的措施,B、D 项是清朝的措施,只有 C 项是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故选 C。 此题可用排除法,经过分析,的说法不正确,把含有的选项排除,答案为 D。 从图一到图二明显的变化是,丞相这一官职由有到无,废除丞相是明朝的措施。 所以答案为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在隋朝创立,唐代完善,到明朝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A、B 、 D 三项都是正确的,所以答案为 C。 最新海量高中、(1)问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央集权的加强,考查点是对地方的管理,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即可。 (2)问考查史记 10、和资治通鉴记载的年代, 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这两部史书都记载了秦朝的历史,所以选 C 项。 【答案】 (1)秦朝:推行郡县制。 西汉: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答“ 颁布推恩令” 也可)。 元朝:创建行省制度。 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于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到了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力分给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所以答案为 A。 本题考查了加强明朝君权的措施之一,设立特务机构。 根据材料内容,判断监视宋濂的是锦衣卫,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锦衣卫。 皇帝。 (2)皇权空前加强( 或实行特务统治)。(人教版)2016年七下历史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案(含答案)
相关推荐
的证明工具。 在演绎推理是一种收敛性的思维方法,它较少创造性,但却具有条理清晰、令人信服的论证作用,有助于科学论 证和系统化。 二、课堂训练: 例 把 “ 函数 y=x2+x+1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 恢复成完全三段论 例 2. D,E,F分别是 BC,CA,AB上的点 ,∠BFD=∠A,DE∥BA, 求证: ED=AF 例 已知 a,b,m均为正实数, ba,求证: ma mbab 〈 三
.一个流程图一定含有循环结构 ,该程序框图的功能是 ( ) A .求出 a 、 b 、 c三数中的最大数 B .求出 a、 b 、 c三数中的最小数 C .将 a 、 b 、 c 按从小到大排列 D .将 a 、 b 、 c按从大到小排列 【 合作探究 】 流程图有哪些特征。 流程图的作用是什么。 与程序框图有什么关系。 使用流程图有哪些优越性。 【 课题检测 】 1.流程
2、用火药制成的爆仗、烟火燃放后造成的。 人们认为烟火就是喷气式火箭的前身。 【思考讨论】 我国从什么时候有了火药和火药武器?宋元时期还有哪些科技发明呢?四、探究学习(一)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 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了什么新发展?(课本第 73 页)我国金元时期的火箭发射示意图,想想看,它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课本第 74
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 .一般说合情推理所获得的结论,仅仅是一种猜想,未必可靠 . ※ 动手试试 练 1. 如图,若射线 OM, ON上分别存在点 12,MM与点 12,NN,则三角形面积之比11221122OM NOM NS OM ONS OM ON .若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射线 OP, OQ 上分别存在点 12,PP,点 12,和点12,RR,则类似的结论是什么。 练 2. 在
3、,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问。 隋朝灭陈具备了怎样的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 析隋统一的意义。 它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延续了 270 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使经济上同样繁荣的黄河、长江两流域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推动了民族融合,消除了南北经济交流的障碍,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为唐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人王夫之曾经评论说:“隋统一天下,
2、童诞生并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 为此,中央人民政府拨专款进行转世灵童的寻访工作,初步选出三名灵童参加“金瓶掣签”。 1995 年 11 月,在西藏拉萨大昭寺举行的“金瓶掣签”仪式上,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从金瓶中抽出一枚写有转世灵童姓名的象牙签,结果坚赞诺布中签,被确定为十世班禅的转世真身。 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这一过程说明,转世灵童经“金瓶挚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