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七下历史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3、对峙不稳定停止又对峙的循环往复之中,而长城是两种势力的藩篱。 由于它的阻隔,不仅保护了中原较先进的农业文化,同时也促进了边疆的繁荣和北方游牧民族向高层次文明社会的发展。 问题: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归纳修筑长城的历史意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义勇军进行曲中雄伟庄严的嘹亮歌声,曾经在反击外来者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生存的抗战歌声,响彻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大江南北。 材料二:长城,以其雄伟的气势,丰富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骚人墨客、诗词名家、艺匠画师以及帝王将相、戍卒吏丞、黎民百姓等等为之泼墨挥毫、笔走龙蛇、讴歌咏唱。 汉末著名女诗人蔡文姬的“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 4、路杳漫”、“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 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发了雄壮的革命胸怀。 材料三:1954 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印度总理尼赫鲁游览了八达岭长城。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登上八达岭长城,发出了“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创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的感慨。 迄今,八达岭长城先后有 460 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登临。 他们在这里播种友谊的种子,唱响和平的心曲。 问题: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长城的现实意义。 水本身便含盐质。 海边地势高的地方叫潮墩,地势低的叫草荡,这些地方都产盐。 虽然同样的盐出于海中,而制盐的方 6、为那种制盐方法最好。 谈谈理由。 5、 材料一:本草纲目历经周折刊印面世的当年(1596 年),李时珍之子李建元遵照父亲使本草纲目为更多人服务的遗愿,献书于朝廷。 然而,明神宗收到本草纲目和李建元的上疏后,只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七个字。 天工开物具有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明末清初即在日本广泛流传,后被译为法、德、英多种文字,受到许多国家重视,但在我国却由于封建制度对科学技术的桎梏而长期不传。 问题:材料中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在当时受到了什么礼遇。 说明了什么。 三、知识整合四、 到嘉峪关 到临洮最新海量高中、到嘉峪关 草纲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项都属于同一个领域的一组是(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 7、和农政全书C缀术和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 D.梦溪笔谈就斐然,以下著作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A .史记司马迁 B.齐民要术贾思勰C.资治通鉴郦道元 D.天工开物宋应星6.(2012 年山东省济宁市)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取得突破进。 下列成就形成于明朝时期的是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本草纲目天工开物A B C 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 以下内容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 康熙帝册封班禅C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清政府妥善安置 8、土尔扈特部8.“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 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该书是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C 天工开物 D 徐霞客游记 参 考 答 案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按照知识结构写的答案)(一)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最新海量高中、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 成祖时候,修建了北京城。 北京城以万岁山为核心,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整个城市左右对称,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 城中心紫禁城里面的宫殿楼阁,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千门万户,气象万千。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二)科学技术篇1.本草纲目 9、作者李时珍2.本草纲目内容:收入药物 1892 种,医方 11000 多个。 插图 1160 幅,内容丰富,考订详细。 3.本草纲目地位: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4.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5.天工开物内容: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6.天工开物地位: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护边境安宁。 1)维护边境安宁;(2)保护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文明,客观上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改变了少数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 1)中华民族的象征;(2)文学艺术宝库;(3)旅游圣地,中外交流的名片。 4.(1)上述材料出自于科学技术类型的著作;(2)三种制盐方法;后面两问言之有理即可。 5.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在当时收到了冷遇。 说明了中国没落的封建制度下不重视人才和科学技术。 四、巩固检测最新海量高中、8.C。(人教版)2016年七下历史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学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