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解读内容摘要:

——强调发展的包容性。  第三,强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我们知道,拉动经济增长有投资、出口、消费这 “ 三架马车 ”。 现在,在这 “ 三架马车 ” 当中,我们更加强调的是消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怎样才能鼓励消费呢。 怎样才能让居民既有比较全面、厚实的社会保障,没有更多的后顾之忧,同时又能够有自己的收入。 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支出。 这也是我们在 “ 十三五 ” 期间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 23  第四,强调脱贫。  摆脱贫困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还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所以在 “ 十三五 ” 规划建议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脱贫的重要性,规定的细致程度和要求的标准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和标准。 因为,如果脱贫问题不解决,大面积的地区性贫困问题不解决,我们很难说是全面小康。 从目前我们国家的贫困人口来看,如果按照我们中国的标准来看,我们现在还有 7000万人没有脱贫,还有 5年的时间,我们能不能让7000万没有脱贫的人口中绝大部分人脱贫。 如果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就更高了。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现在我们国家还有 2亿左右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 2亿左右的人实际上已经接近总人数的 1/6。 所以说,脱贫的重要性、迫切性,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的攻坚战。 24  第五,强调国家治理现代化。 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十八大之后,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对国家的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等各个方面建设的一个新认识。 也就是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建设方面、社会经济方面、文化建设方面、生态建设方面的全面小康,而且也是政治建设方面的全面小康。 也就是说,要通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提高我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的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说,如果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不能取得显著的进展和成效的话,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也很难实现。 我们要依靠国家治理现代化,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25 三、五大发展理念反映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 就是要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即 “ 五位一体 ” 的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协调发展强调协调好 “ 四个方面 ” 的重大关系;绿色发展讲如何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开放发展强调中国的发展如何和世界对接;共享发展强调全体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 其中共享发展是这次提出的一个非常新的发展理念。  ( 一)坚持创新发展  (二)坚持协调发展  (三)坚持绿色发展  (四)坚持开放发展  (五)坚持共享发展 26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要务是发展,发展就是要回答和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我们党从新中国成立后,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在深入探讨发展理念问题,并且也在不断地创新、丰富发展理念问题。 从世界来看,各国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对发展理念问题也在进行深入的认识和反思,意在提出符合现代化和新经济的发展理念。 因此,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确立的新的发展理念,可以说是我们党在实现 “ 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 这个问题上做出的又一次新提升、新成就。 27  ,发展理念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而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从发展的角度,可以归纳出五点发展难题。  一是发展动力怎样转型。 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间中,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是巨大的,这些成就一部分是在传统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取得的。 面对新的环境,如何实现发展动力的转型也逐渐成为我们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 二是发展矛盾怎样处理。 邓小平曾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也就是说,在推进发展以后,也会相应地产生新的、大量的矛盾和问题。 例如,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速度得到快速提升,人民的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改善。 另一方面,快速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和西部地区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不同社会群体间收入差距较大、社会资源分配不平衡等。 这些都是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也是我们应该极力解决的难题 28  三是发展环境怎样保护。 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环境被破坏,土壤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程度严重;部分地区资源面临枯竭,植被、地表遭到严重的破坏。 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同样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难题。  四是发展空间怎样拓展。 发展,既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一定的时间段内进行的发展,同时也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发展。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社会人员和物资的大量交互,我们所面对的发展空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地域上,更广阔的、多维的、新颖的发展空间已经出现。 例如,“ 互联网 +”这一新兴产业模式,实际上创造了一种新的发展空间,而发展空间越大,发展余地就越大。 因此,怎样更加有效地实现发展空间的拓展,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 五是发展成果怎样分配。 发展会产生财富的增加,而财富的增加不仅要看财富增加的总量,也要将财富的分配情况考虑在内。 因此,怎样更加明确地表明财富分配的实际情况,让更多的人共享发展成果,也是在今后的发展当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的分配问题。  面对这些发展难题,我们要解决它、改变它,要明确发展目标、发展价值和发展道路,力求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29  (一)坚持创新发展  创新发展的要求,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为什么要把创新发展放在发展理念之首。 要把创新提到当今时代条件下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 因为仅仅依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样一种发展方式,是难以为继的。 我们怎么样能够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条件下,保持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呢。 那就是挖掘内部潜力,这就是创新。 通过创新来生产出新的财富、新的资源、新的功能和效用。 这是我们现在发展的一个着力点。 几个要点。  一是培育发展新动力。 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 二是拓展发展新空间。 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 “ 互联网 +”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 三是构建产业新体系。 我们原有的产业结构,更多地依赖于传统产业,那么新兴的产业凸显它的成长、成熟,使我们的产业体系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 四是构建发展新体制。 就是如何在新的体制机制下,使我们的发展有一个大的提升。 30 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其中提到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 “ 互联网 +”行动计划。 中国有可能在网络强国建设中实现弯道超车。 目前,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中,美国有 6家,中国有 4家,我国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