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二 6.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含解析)内容摘要:

2、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另一方面也符合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情况,减少了维新变法思想传播的阻力,是宣传维新变法的策略和需要。 概念阐释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这是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具有代表性的两部著作。 新学伪经考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封建统治者历来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这就动摇了封建顽固派恪守古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将孔子当作民权思想、平等思想的倡导者,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给维新变法思想寻找历史依据。 这两部书虽然未直接论述政治问题,但在知识界引起强烈震动和反响,它代表当时社会中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意向和主张,体现了这个阶层的经济政治 4、的抨击,对资产阶级民主的鼓吹,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发育成长。 (人民版)3谭嗣同:思想尤其激进,带有比较明显的民主革命色彩。 4评价(1)君主立宪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 (2)君主立宪是资产阶级的一种政体形式,与封建君主专制有本质区别。 (3)君主立宪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又与民主共和有明显差距。 深化探究探究点 1康有为的民主思想材料一见右图材料二康有为说:“乱世者,文教未明也;升平者,渐有文教,小康也;太平者,大同之世,远近大小如一,文教全备也。 ”还说:“ 春秋始于据乱,立君主;中至升平,为立宪,君民共主;始至太平,为民主。 ”思考(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 他是如何宣传自己的思想的 6、认为设议院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3)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思想共同点以及各自特色是什么。 答案(1)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2)开学校,广民智。 (3)共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特色:康有为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梁启超的思想更加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为突出。 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形成:孙中山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 2核心民权主义(1)“创立合众政府”和“创立民国”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2)主旨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3特点(1)在对西方民主政治学习的过程中,考虑中国实际,加 8、立宪制。 (2)孙中山当时所认识和要求的民主,仍带有较大的局限性。 重点精讲为什么说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 (1)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即实现民权主义。 (2)在这种制度下,人民能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和参政可能。 (3)从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看,是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与保皇和改良的方式不同。 深化探究材料思考(1)上述著作中提出了什么思想。 (2)对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什么作用。 (3)应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答案(1)提出推翻满清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定地价,平均地权。 (2)在该思想指导下,资产阶级举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推翻了清 10、容,反专制、重民权、五权分立及互相制约、彼此监督的一系列设想,凝聚着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精华。 (人民版)课堂小结类别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政治目标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实现方式 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暴力革命思想武器 把西方民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利用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并加以改造借鉴不同点依靠力量 依靠清政府,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 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关注民生产生根源 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思想来源 都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根本目的 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思想实质 都是用资产阶级政体取代封建君主专制相同点阶级局限 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11、,宣传的民主都有较大局限性1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答案两部书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特点。 它们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论证了变法的合理性,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引起了他们的恐慌。 2梁启超曾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 13、体之下,人民毫无民主权利可言,即没有民权。 5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了完善。 下列关于其表述不正确的是()A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基本内容B凝聚着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精华C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基本前提D旨在确保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答案中山认为,推翻帝制是国民革命的首要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基本前提。 6孙中山在“三权分立”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权宪法”。 所谓“五权宪法”,是孙中山在借鉴并增益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基础上,设计出的拟在将来建立的新国家中采用的一种政体模式,并要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予以肯定。 阅读下列材料:三权宪法,人皆知为孟德斯鸠所倡,三权以后不得增为五权 15、基础上又提出了哪两权。 (2)从材料的论述中,你看到了孙中山先生怎样的认知理论。 答案(1)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是“行政、立法、司法”。 孙中山又提出了 “考试权”和“监察权”。 (2)孙中山之所以能够创议“五权宪法”,是因为他不拘泥于成法,不视某一政体模式为不可增损变易的唯一典范,而是着眼于中国的实际国情。 学思之窗康有为的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而孙中山的思想则主要来源于西方的启蒙思想。 他们都主张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 但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保留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孙中山则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