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渠双线特大桥d2k152857250~d2k152987700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道路 ,本工程为 29~32墩桥梁 上部的 32+56+32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施工。 三 、工程概况 及主要工程数量 工程概况 东风渠双线特大桥在 29~32墩跨越 规划的赖家店道路,29~32墩桥梁上部采用 32+56+32m 的挂篮悬灌施工。 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 箱体全长 ,中跨 中部 10m 梁段和边跨端部 ,梁高 ,中墩处梁高为。 其余梁段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 Y=+( m) 变化,其中以 6号和 32号截面顶板顶为原点, x=0~ 42( m)。 箱梁顶宽 ,箱梁底 宽 ,全桥顶板厚 35cm,底板厚 42~70cm,在梁高变化段范围内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 3 施工方案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 CMLZQ4 标 按抛物线变化,边跨端块处底板厚由 70cm渐变至 42cm;腹板厚 35~50cm,按折线变化,边跨端块处腹板厚由 50cm渐变至 35cm。 梁体在支座处设横隔板,全联共设 4道横隔板,横隔板中部设有孔洞,梁端横隔板底部设有进人槽,以利检查人员通过。 工程量表 工程数量见 下 表。 主要工程量表 项目 规格 单位 数量 混凝土 C55混凝土 m3 钢绞线 PSB830螺纹 钢筋 公称直径 25mm t 普通钢筋 HRB335/HPB235 t 锚具 M15A12/M15A9 套 168/124 塑料波纹管 外径 98mm,内径 85mm/外径 83mm,内径 70mm m 铁皮管 直径 35mm,壁厚 m 塑料波纹管 宽 60mm,高 22mm 100 2568 四、资源配置 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分布 为适应施工的需要,确保我工区建设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我单位将积极贯彻执 行铁道部第 51 号文《关于积极倡导架子队管理模式的指导意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铁路建设,进一步规范铁路建设项目施工用工行为,作业队采用架子队的管理模式。 桥梁架子队管理人员如下表所示: 桥梁架子 队管理人员一览表 序号 职 务 姓 名 备注 1 队 长 陈 涛 2 技术负责人 吴瑞涛 3 技术员 董兆丰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 4 施工方案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 CMLZQ4 标 4 质检员 李继忠 5 试验员 郭铜铜 6 安全员 张省城 7 材料员 李 波 8 领工员 阎宇鹏 9 工班长 王 航 本桥安排桥梁架子队完成本桥的全部施工作业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 梁施工由 架子队下设 得 桥梁工班 、 钢筋加工工班、混凝土拌和工班完成。 各工班 任务分解见下表: 各架子队施工任务划分 序号 施工队伍名称 施工内容 1 桥梁 工班 29 32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2 钢筋加工工班 钢筋加工 3 混凝土拌和工班 混凝土供应 材料 梁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55,封锚采用强度等级为 C55 的收缩补偿混凝土,封锚前采用液态 JHMCI2020A阻锈剂涂刷锚头。 后浇部分防护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40。 管道压浆水泥浆 采用 M40微膨胀水泥浆,并掺入 JHMCI2020A 阻锈剂。 水泥 选择水泥品种的原则如下: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本标段采用四川峨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水泥。 水泥品质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 GB1752020)、《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表 32 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 [2020]157 号)及现行的其他国家标准,固定厂家供应。 运至工地的水泥,应有厂家产品试验报告。 材料进场以后试验室进行复验,必要时进行化学分析,水泥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 5 施工方案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 CMLZQ4 标 品质的试验按现行的国家标准进行 ,其技术要求满足 下 表《水泥的技术要求》的要求。 同厂家、同 出厂编号、同出厂日期且连续出厂的散装水泥每 500t 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检验一次。 水泥的技术要求 矿物掺和料 矿物掺和料的选用原则如下:矿物掺和料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矿物掺和料的品种宜为粉煤灰、磨细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灰。 本标段采成都搏磊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 F 类Ⅰ级粉煤灰掺和料。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粉煤灰的技术要求》的要求。 同厂家、同出厂编号、同出厂日期且连续出厂的粉煤灰每 200t 为一批,序 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备注 1 比表面积 ≤ 350m2/kg(对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水泥和普通 硅酸盐水泥 ) 按 GB/T8074检验 2 凝结时间 初凝≥ 45min,终凝≤ 600min(硅酸盐水泥≤390min) 按 GB/T1346检验 3 安定性 沸煮法合格 4 强度 详见 GB1752020表 3 按 GB/T17671检验 5 烧失量 ≤ %( );≤ %(P.Ⅱ )。 ≤ %(P.Ⅰ ) 按 GB/T176检验 6 游离氧化钙 ≤ % 7 MgO含量 ≤ % 8 SO3含量 ≤ % 9 氯离子含量 ≤ % 按 GC/T420检验 10 碱含量 ≤ % 按 GB/T176检验 11 助磨剂掺量 详见 GB1752020的 按 GB175相关规定检验 12 石膏掺量 详见 GB1752020的 13 混合料掺量 详见 GB1752020的 14 C3A的含量 非氯盐环境下不应超过 8% 按 GB/T21372相 关规定检验 氯盐环境下不应超过 10%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 6 施工方案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 CMLZQ4 标 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检验一次。 骨料 ( 1)骨料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选用天然骨料、人工骨料或两者互相补充。 本标段选用广汉金 石建材石佛砂场生产的的中砂,高新区津汉建材金磊砂场生产的 碎石(其中 516mm 掺 30%。 掺 70%)。 骨料技术指标满足表《粗骨料的技术要求》、《细骨料的技术要求》。 连续进场的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骨料每 400m3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检验一次。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 序号 项 目 技术要求 备注 C50以下混凝土 C50及以上混凝土 1 细度( %) ≤ 20 ≤ 12 按( GB/T 1596)检验 2 Cl含量( %) 不宜大于 按( JC/T420)检验 3 需水量比( %) ≤ 105 ≤ 100 按( GB/T 1596)检验 4 烧失量( %) ≤ ≤ 按( GB/T176)检验 5 含水率( %) ≤ (对干排灰) 按( GB/T 1596)检验 6 SO3含量( %) ≤ 3 按( GB/T176)检验 7 CaO含量( %) ≤ 10(硫酸盐侵蚀 ) 8 游离 Cao含量( %) ≤ 粗骨料的技术要求 序号 项 目 技术要求 备注 C35C45混凝土 C50及以上混凝土 1 颗粒级配 应在级配区 不同粒径混合后按 JGJ52检验 2 压碎指标数 详见 JGJ522020 表 1020mm粒径按 JGJ52检验 3 针片状颗粒 总含量 ≤ 8% ≤ 5% 不同粒径混合后按 JGJ52检验 4 含泥量 ≤ 1% ≤ % 不同粒径分别按 JGJ52检验 5 泥块含量 ≤ % 不同粒径分别按 JGJ52检验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 7 施工方案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 CMLZQ4 标 6 泥岩抗压强 度 母岩与砼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 不同粒径分别按 JGJ52检验 7 吸水率 ≤ 2%(普通环境) ≤ 2%(湿交替或冷冻环境 ) 不同粒径分别按 JGJ52检验 8 紧密孔 隙率 ≤ 40% 不同粒径混合后按 JGJ52检验 9 坚固性 ≤ 8%(砼结构) ≤ 5%(预应力砼机构 ) 不同粒径混合后按 JGJ52检验 10 硫化物及硫 酸盐含量 ≤ % 不同粒径分别按 JGJ52检验 11 Cl含量 ≤ % 不同粒径分别按GB/T14685检验 12 有机物含量 (卵石) 浅于标准色 不同粒径分别按 JGJ52检验 13 碱活性 ≤ % 不同粒径分别按GB/T2922检验 ( 2)骨料的堆存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堆存骨料的场地,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严禁相互混杂。 ②不同 粒径骨料必须分别堆放,设置隔离设施,以防相互混杂。 ③骨料堆放时,不宜堆成斜坡或锥体,以防产生分离。 ④应避免泥土混入骨料和骨料的严重破碎。 ⑤骨料的堆存应做好产品标识和检验试验状态标识。 细骨料的技术要求 序号 项 目 技术要求 备注 C35C45混凝土 C50及以上混凝土 1 颗粒级配 详见 按 JGJ52检验 2 含泥量 ≤ % ≤ % 按 JGJ52检验 3 泥块含量 ≤ % 按 JGJ52检验 4 云母含量 ≤ % 按 JGJ52检验 5 轻物质含量 ≤ % 按 JGJ52检验 6 有机物含量 浅于标准色 按 JGJ52检验 7 压碎指标(人工砂) ≤ 25% 按 JGJ52检验 8 石粉含量(人工砂) MB ≤ % ≤ % 不按 JGJ52检验 MB≥ ≤ % ≤ %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 8 施工方案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 CMLZQ4 标 9 吸水率 ≤ 2% 按 JGJ52检验 10 坚固性 ≤ 8% 按 JGJ52检验 11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 % 按 JGJ52检验 12 Cl含量 ≤ % 按 JGJ52检验 13 碱活性 ≤ % 按GB/T2922检验 水 拌和用水可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他来源的水时,水的品质应符合表《拌和用水的品质指标》的要求。 本标段选用拌和站内饮用水。 外加。东风渠双线特大桥d2k152857250~d2k152987700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方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