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达工程金融区起步区项目管理部质量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64 的规定。 ④ 外加剂进场必须持用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其质量严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并按标准取样复试,如混凝土外加剂(九大类)按《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 1997);混凝土泵送剂按《混凝土泵送剂》( JC473— 92);混凝土膨胀剂按《混凝土膨胀剂》 ( JC476— 92);砂浆、混凝土防水剂按《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JC474— 92);混凝土防冻剂按《混凝土防冻剂》( JC475— 92);混凝土速凝剂按《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 JC477— 92)。 ⑤ 外加剂的选用应满足有关规范标准规定。 G、商品砼: ① 审查商品砼供应单位的营业执照、资质等级、由上海市建材业管理办公室核发的《准用证》、试验室资质等级。 承包单位填报《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A3); ② 每批进场商品砼必须 检查质量证明书、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水泥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填报《工程材料 /构配件 /设备报审表》( A9); ③ 商品砼必须现场制作试块:每拌制 100m3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少于 1 组;每工作班不少于 1 组;一次浇捣量 1000m3 以上相同配合比混凝土时,每 200m3 不少于 1 组。 必须留置一组试件与构件同条件养护,以判断现浇梁板底模拆除时的砼强度或时间。 ④ 单、多层混合结构、框架结构,其混凝土一次浇灌量 30m3 以上(含 30m3)的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必须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浇捣。 施工技术控制: A、模板工程: a、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 承载能力、刚性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b、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c、 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受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设垫板。 d、 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隔离剂,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e、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 的杂物应清理干净;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f、 对跨度大于 4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 1/1000~3/1000。 g、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规定。 h、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 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 板 ≤ 2 ≥ 50 > 2,≤ 8 ≥ 75 > 8 ≥ 100 梁 、拱、壳 ≤ 8 ≥ 75 > 8 ≥ 100 悬臂构件 — ≥ 100 i、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j、 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k、 模板工程目标值控制: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 预埋管、预埋孔中心位置 3 插筋 中心线位置 5 外露长度 +10, 0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2 外露长度 +10, 0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10 尺寸 +10, 0 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较大值。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177。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77。 10 钢尺检查 柱、墙、梁 +4, 5 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 5m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 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 低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2m 靠尺和塞尺检查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较大值。 预埋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长度 板、梁 177。 5 钢尺量两角边,取其中较大值 薄腹梁、桁架 177。 10 柱 0, 10 墙、板 0, 5 宽度 板、墙板 0, 5 钢尺量一端及中部较 梁、薄腹梁、桁架、柱 +2, 5 大值 高(厚)度 板 +2, 3 钢尺量一端及中部较大值 墙板 0, 5 梁、薄腹梁、桁架、柱 +2, 5 侧向弯曲 梁、板、柱 l/1000 且≤ 15 拉线、钢尺量最大弯曲处 墙板、薄腹梁、桁架 l/1500 且≤ 15 板的表面平整度 3 2m 靠尺和塞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1 钢尺检查 对角线差 板 7 钢尺量两个对角线 墙板 5 翘曲 板、墙板 l/1500 调平尺在两端量测 设计起拱 薄腹梁、桁架、梁 177。 3 拉线、钢尺量跨中 注: l 为构件长度( mm)。 钢筋工程: l、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有关规定; m、 箍筋末端应作弯钩,弯钩的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n、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o、 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 接头末端至钢筋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 p、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 35d( 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 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 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必须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q、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 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 ( lι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连接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君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 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r、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必须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s、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t、 房屋层面阳角处和跨度≥ 的楼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阳角 处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100mm,跨度≥ 的楼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150mm,钢筋直径不宜小于φ 8。 外墙转角处尚应设置放射钢筋,配筋范围应大于板跨 的 1/3,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100mm。 u、 受力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在绑扎楼板面抗负弯矩筋时应垫足马凳;检查楼板正钢筋和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垫块数量充足;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从钢筋的外边算起),除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外,还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梁、柱的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 15mm;墙板中分布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 10mm。 (地下防水工程中,迎水墙面墙面厚度不宜小于 250mm,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0mm;基础梁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 35mm。 ) v、 当预留洞口大于 250mm 时,必须增设钢筋网片的加强措施。 w、 电渣压力焊不得用于梁、板等构件中水平钢筋的连接; x、 钢筋工程目标值控制: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77。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177。 20 箍筋内净尺寸 177。 5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77。 10 钢尺检查 网眼尺寸 177。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 长 177。 10 钢尺检查 宽、高 177。 5 钢尺检查 受力钢筋 间距 177。 10 钢尺量两端 、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排距 177。 5 保护层厚度 基础 177。 10 钢尺检查 柱、梁 177。 5 钢尺检查 板、墙、壳 177。 3 钢尺检查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177。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钢尺检查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水平高差 +3, 0 钢尺和塞尺检查 注: 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和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超过表中数值 倍的尺寸偏差。 C、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当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有变更时,其配合比 应重新确定。 并报现场项目监理机构审核,并依据《配合比通知单》上的重量比作为现场计量监控。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数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块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应不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混凝土的浇捣应符合施工技术方案。 混凝土的浇捣应“快插慢拔、分层浇筑”,柱在浇捣混凝土时应分数次注入混凝土,每次注入不宜超过 300mm,每次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的表面 50mm 左右。 混凝土自高度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 2 米;严禁在楼板中间下料,向四边展开浇捣。 同时严禁欠振,以防造成离析而形成蜂窝;振动棒在振动时要振到底模出浆、面层起泡,振动棒每次插入间距宜为 20~30mm,严禁漏振,以防空洞的出现。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 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和实施。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捣混凝土前,应清理浮浆、松散混凝土及石子,并冲洗、湿润且不得有积水,并应在施工缝出铺一层和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在浇筑竖向结构前,应先在底部填以 50~100mm 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 同的水泥砂浆,浇注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混凝土浇筑后,要进行必要的养护,一般浇筑完毕后的 12 小时内对砼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 天,对掺有外加剂的砼(商品砼)和有抗 渗要求的,养护时间不得小于 14 天。 ( 注:当日平均气温低于 5℃时,不得浇水,当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 坍落度的控制应符合要求,在浇筑时应随机对坍落度进行检验,并做记录。 严禁在浇捣现场在商品砼内加水。 混凝土工程目标值的控制(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水泥、惨合料 177。 2% 粗、细骨料 177。 3% 水、外加剂 177。 2% D、现浇结构工程: a、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 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b、 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c、 目标值控制: 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基础 15 钢尺检查 独立。宏达工程金融区起步区项目管理部质量手册(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