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选修3-4物理 13.2《全反射》教案设计内容摘要:

2、,折射角等于 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时,如果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就发生全反射现象教学难点 全反射的应用,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光导纤维、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全反射现象制成的;海市蜃楼、沙漠里的蜃景也是由于全反射的原因而呈现的自然现象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教学手段 实验与计算机相结合 教学用具1全反射现象演示仪,接线板,烟雾发生器,火柴,产生烟雾的烟雾源,半圆柱透明玻璃(半圆柱透镜),弯曲的细玻璃棒(或光导纤维)2烧杯,水,蜡烛,火柴,试管夹、镀铬的光亮铁球(可夹在试管夹上)3自行车尾灯(破碎且内部较完整)4直尺教学环节导 言演示将光亮铁球出示给学生看,在阳 3、光下很刺眼,将光亮铁球夹在试管夹上,放在点燃蜡烛上熏黑,将试管夹和铁球置于烛焰的内焰进行熏制,一定要全部熏黑,再让学生观察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现象发生了,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好奇的学生误认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黑色物,当老师把试管夹从水中取出时,发现熏黑的铁球依然如故,再将其再放入水中时,出现的现象和前述一样,学生大惑不解,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全反射现象新课教学1全反射现象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通常要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若满足了某种条件,光线不再发生折射现象,而全部返回到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叫全反射现象那么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产生全反射现象呢。 2 5、 90,如果入射角再增大,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演示将半圆柱透镜的半圆一侧靠近激光光源一侧,使直平面垂直光源与半圆柱透镜中心的连线,点燃烟雾发生器中的烟雾源置于激光演示仪中,将接线板接通电源,打开激光器的开关一束激光垂直于半圆柱透镜的直平面入射,让学生观察我们研究光从半圆柱透镜射出的光线的偏折情况,此时入射角 0,折射角亦为零度,即沿直线透出,当入射角增大一些时,此时,会有微弱的反射光线和较强的折射光线,同时可观察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逐渐增大,反射光线就越来越强,而折射光线越来越弱,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 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 6、叫做全反射(2)临界角 C折射角等于 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用符号 C 表示光从折射率为 n 的某种介质射到空气(或真空)时的临界角 C 就是折射角等于 90时的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可得:(3)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3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1)引入新课的演示实验被蜡烛熏黑的光亮铁球外表面附着一层未燃烧完全的碳蜡混和物,对水来说是不浸润的,当该球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在其外表面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空气膜,当有光线透过水照射到水和空气界面上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而正对小球看过去会出现一些较暗的区域,这是入射角小于临界角的区域,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来看这个实验,学生 7、会有另一番感受(2)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尾灯用灯光来照射尾灯时,尾灯很亮,也是利用全反射现象制成的仪器在讲完全反射棱镜再来体会它的原理就更清楚了可先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尾灯内部的结构,回想在夜间看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用科学知识来解释它,从而更好的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3)用激光演示仪的激光光源演示光导纤维传播光的现象,或用弯曲的细玻璃棒进行演示,配合作图来解释现象:从细玻璃棒一端射进棒内的光线,在棒的内壁多次发生全反射,沿着锯齿形路线由棒的另一端传了出来,玻璃棒就像一个能传光的管子一样实际用的光导纤维是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直径只有几 m 到 100m 左右,而且是由内心和外套两层组成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