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选修3-4物理 13.3《光的干涉》精品教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3、波长的 整数倍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 加强,这里出现亮条纹。 (2)出现暗条纹的条件: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 削弱,这里出现暗条纹。 什么说它证明了光是一种波?解答: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答:激光亮度高、相干性好。 答:能。 主题 1:光的干涉问题:(1)光是一种波,跟波有相似的特性。 上一章我们学了波的干涉,什么是光的干涉呢?(2)光的干涉条件是什么?(3)如何获得相干光源?(4)思考后讨论,为什么生活中很少见到光的干涉现象呢?解答:(1)在两列光波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亮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暗纹,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相互间隔 5、遇处两列光振动方向始终相同,就出现亮条纹;只要相遇处两列光振动方向始终相反,就出现暗条纹。 知识链接:两列相干光叠加,加强区出现明条纹,减弱区出现暗条纹。 主题 3:双缝干涉中明、暗条纹的形成与路程差的关系问题:光屏上某点到缝 现明条纹;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振动减弱,出现暗条纹,如图所示。 (1)如果光屏上某点到光源 时出现哪种条纹? (2)以上规律能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吗?如果能,请写出来。 解答:(1)光屏上某点到光源 的点是干涉条纹的中央,也就是光屏上的 点出现明条纹,也叫中央亮条纹。 (2)光屏上某点到光源 r(也叫光程差), r 为光波波长的整数倍时,该处振动加强(明条纹), r 为光波半波 8、考查干涉现象中明、暗条纹的条件)如图所示的杨氏双缝干涉的实验中,如果光屏上的 P 点是亮条纹,那么光波从缝 的光程差 s 应是( )。 析】在杨氏双缝干涉的实验中, P 点是亮条纹,则两列光在 P 点叠加过程中相互加强,光程差 s 应为半波长的偶数倍,即波长的整数倍。 【答案】A【点评】半波长的偶数倍就是波长的整数倍。 4.(考查对明暗条纹的判断)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0-7 m,屏上 P 点距双缝 2的路程差为 0-7 m,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 (选填“亮条纹”或“暗条纹”)。 【解析】 = s=故 P 点应出现暗条纹。 【答案】暗条纹【点评】光程差是半个波长的奇数倍的位置产生暗条纹。 最新海 11、中两光源发出的光的半波长分别为 1=48010-9 m=0-7 m, 2=67210-9 m=0-7 Q、 M 三处到双缝的路程差可表示为0-6 m=7 1=5 20-6 m=6 10-6 m=3 2可见,用 a、 b 两光源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屏上 P 处到双缝的路程差都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 P 处均出现暗条纹,A 正确,B 错误;用 a 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屏上Q 处到双缝的路程差恰等于线光源 a 半波长的偶数倍, Q 处应为亮条纹,C 正确;用 b 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屏上 M 处到双缝的路程差恰等于线光源 b 半波长的奇数倍, M 处应为暗条纹,D 错误。 【答案】拨】根据明暗条纹形成的条件判 13、“吞进”一个个条纹。 1不严格平行时,则表现为等厚干涉条纹, 纹不断移过视场中某一标记位置。 光束 2 三次穿过分光板,而光束 1 只通过分光板一次。 补偿板就是为了消除这种不对称而设置的。 在使用单色光源时,补偿板并非必要,可以利用空气光程来补偿;但在使用复色光源时,因玻璃和空气的色散不同,补偿板则是不可缺少的。 若要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而相干光的光程差要非常小,即两臂基本上完全对称,此时可以看到彩色条纹;若 2稍作倾斜,则可以得到等厚的交线处(d=0)的干涉条纹为中心对称彩色直条纹,中央条纹由于半波损失变为暗条纹。 二、列说法正确的是( n 为自然数, 为光波波长) ( )。 地方形成亮条纹最新海量高中、 地方形成暗条纹(2+1)2【解析】在距双缝的距离相等的地方和在距双缝的距离差为 地方,两列光波叠加的结果是相互加强,将会形成亮条纹。 由于 n 为自然数,当 n 为偶数时, n 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