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创办新诗月刊。 1938 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星座及诗刊顶点。 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 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 1941 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49 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 1950 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 灾难的岁月。 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 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 1942 年?月 3 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 自主学习:1学生默读全诗。 掌握下列字词。 锦幛 荇藻 蓬蒿 憔悴 5、一项是 (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进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D.“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希望的赤胆忠心。 4这首诗在形式上有哪些特点?“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一句为何要加括号。 最新海量高中、初 8、)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 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 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 “微凉”“冷”“滑出”“细”“ 软”“蘸”等等。 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读起来不觉芜杂。 另外,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 (3)描写沦陷区,从实处 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