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音乐之声》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 他 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这个故事曾被摄成德国影片菩提树,1960 年后被改编成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1965 年,电影在全世界发行。 2、剧情梗概: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喜爱音乐的姑娘玛利亚,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军上校冯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 特拉普上校失去了妻子,他像统领军队一样严格死板的管理孩子们,使孩子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玛利亚来了以后,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带来欢乐,带来歌声,受到孩子们的爱戴,也改变了上校的沉闷心境 4、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剧本集中体现了画面感和音乐故事片特有的音乐特色。 【自主学习】1给下列词语注音。 忏悔( ) 砰然( ) 猛省( ) 虔诚( ) 嬷嬷( ) 弥撒( )2根据拼音写汉字 ) ) )立 )思 山 ) )视3成语填空流( )忘返 鳞次( )比 通( )达旦 顶礼( )拜固执( )见 忍( )不禁 众说纷( ) 按( )不住4、仿下面例句形式写句子。 例:我的心像在石头上翻滚的溪水一样欢笑,像初试歌的云雀通宵达旦的啼唱。 仿: 【合作探究】5、本文的内容梳理。 6、文章第一个场景写景有什么特点,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7、由文章的第一个场景,我们可以看到玛丽亚具有怎样的性格 7、你说吧,玛格丽塔嬷嬷。 ”玛格丽塔(唱):玛丽亚总叫我笑哈哈。 玛格丽塔唱到这里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其他修女也一齐放声地笑了。 院长见状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院长(唱):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 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 11在众修女的眼中,玛丽亚是一个怎样的人。 12为什么众修女说玛利亚不适合做修女。 13“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 ”院长的这句唱词该怎样理解。 【主题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 68 题:岗下。 晨光下,十几里路周围田野、村头、大路、荒山、屋顶、树梢,全都是手执武器的男女老少的乡民,打着各乡的旗帜,像铁桶一般地包围着山岗。 远处,三元庙前的旗杆顶上爬着一个人麦宽,他手里拿着三星令旗。 麦宽挥旗喊:“报 9、为这样的比榆恰当吗?为什么 ?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提示: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18:乐之声,品评译名。 世界各国的人们在译名上曾发挥想像力, 做了多次再创作。 香港的译名是仙乐飘飘处处闻,强调影片中优美动听的歌曲;台湾的译名是真善美,道出该片的真谛;埃及的译名是柔情蜜意;葡萄牙的译名是心灵深处的音乐;泰国的译名是天 乐的魅力;西班牙的译名是笑与泪;阿根廷的译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侧重刻画女主角的性格;德国的译名是我的歌,我的梦当你欣赏完这部影片之后,请你品评一下,你最喜欢哪一个译名。 你还有更好的译 11、丽亚情感丰富,心灵美好,天性自由活泼,对音乐有非常强烈的热爱和天赋。 8、在修女的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 玛丽亚自由的个性,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的,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 她们对于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9、第一个场景和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的情形,是对正面描写;第二个场景院长和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是侧面描写。 10、环境描写:“巍巍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 高高的山颠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这一部分的环境描写映衬的主人 12、公的心情。 同学们自己试着把其它描写找出来。 14、D 15、三元里“平英团”痛击英军 16、点明中心17、略 18、略 19、略第四单元测验1、 2、万恶不赦 通宵达旦 众说纷纭 传宗接代 3、 D 4、哈姆雷特 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第十二夜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5、莫里哀悭吝人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果戈理死魂灵6、示例:幸福是禾苗,晃动稚嫩的身躯向天际发出无声的诉说;幸福是蚕宝宝,咀嚼着香脆的桑叶奏出“沙沙沙”的乐曲;幸福是初燕,展翅穿过鹅黄的柳梢剪出一片春色。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的希望;爱心是洒落在久旱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音乐之声》学案(含答案)
相关推荐
2、限景仰之情。 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触,以强烈的感情打动了读者。 地下森林创造了生命史上的奇迹,它深沉、坚毅的品格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 2、作者简介 张抗抗,浙江杭州人。 1963 年考入杭州一中。 在黑龙江一国营农场生活了 8 年。 1972年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 1975 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 1977
2、文主义思想。 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课文节选的是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的高潮。 这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以鲍西亚上场为转机分为两部分,前半场主要是夏洛克的戏,后半场主要是鲍西亚的戏。 2、了解剧情: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节取材于古老传说。 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亚选亲
) A、 x+3y B、 21x =1 C、 y=12x D、 x2= 9 方程 (a+2)x2+5xm32=3 是一元一次方程 , 则 a 和 m 分别为 ( ) A、 2 和 4 B、 2 和 4 C、 2 和 4 D、 2 和 4 下列哪些是一元 一次方程,哪些不是。 请说明理由 ( 1) 2x1=0 (2) 2xy+3 (3) x216=0 (4) 4(t1)=2(3t+1) (5)
2、严重的考验。 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却无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 枣儿等靖江戏剧小品以呐喊的方式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在此基础上又努力唤醒另一种沉睡中的思维,以沟通几代人虽不同却共有的生命体验。 3、题目解读: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 其剧情是: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
2、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2、作者简介勃 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
2、、辩论家。 他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 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 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 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 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 思想事迹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