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七上22数轴2课时内容摘要:
(2) 30 , - 60 , 45, - 15 ( 3) , , , (记为原点 0)向东走 3m,他在数轴上 +3 位置记为点 A,他又东走了 5m,记为点 B,点 B 表示什么数。 接着他又向西走了 10m 到点 C,点 C 表示什么数。 请你在数轴上标出点 A、点 B 的位置,这时如果小明要回家,则小明应如何走。 【拓展提高】 ,仔细阅读题干后画出合适的数轴: ( 1)如果数轴上的点 A表示的数是 2,那么在数轴上与点 A距 离 2 个单位长度有几个。 分别指出这些所表示的数 . ( 2) 如果数轴上的点 C 和点 D 分别代表- 2, 1,数轴上的点 P 到点 C 或者 点 D 的距离为 3,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 P所表 示的数是什么。 (就是 说到点 C距离为 3的点符合点 P的要求,到点 D 的距离为 3 的点也符合点 P 的要求 ) 1 数轴 上的点 A 和点 B所表示的数分别是 - 1, 3,若要使点 A 表示的数是点 B 表示的数的 2 倍,保持 B 点不动,应将点 A怎样移动。 1小明的家(记为 A)与他上学的学校(记为 B),书店(记为 C)依次座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小明家位于学校西面 150 米处,书店位于学校东面 60 米处,小明从学校沿这条向东走了 30 米,接着又向西走了 80 米到达 D 处,以学校为原 点,试 用数轴表示上述A、 B、 C、 D 的位置。 六、反思总结 数轴的三要素是 、 、。 画数轴要注意什么。 作业。 请把课堂上没完成的完成。 第二章有理数 数轴(第二课时)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一、学习目标: 1。青岛版数学七上22数轴2课时
相关推荐
2、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 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自主学习】1、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积累文中生字,听清句读。 一箪食 一豆羹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不为(得也 为( 室之美为(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2、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2、邹 忌 讽 谏 的 思 路 和 技 巧。 三 、 学 习 难 点体 会 邹 忌 进 谏 的 技 巧。 四 、 知 识 链 接1、 关 于 战 国 策 战 国 策 是 中 国 古 代 的 一 部 国 别 体 史 学 名 著。 全 书 按 东 周 、 西 周 、 秦 国 、 齐 国 、楚 国 、 赵 国 、 魏 国 、 韩 国 、 燕 国 、 宋 国 、 卫 国 、 中 山 国 依 次 分 国
2、国百家争鸣的时代。 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 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 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
2、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中的诗,当时都 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
2、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长勺之战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三国时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东晋的淝水之战, 最早的则是春秋时期的长勺之战。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
小组进行汇报。 生:旅馆、幼儿园、别墅 …… 师:你们搭的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 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都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生: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 师:你们在搭积木的时候,是不是发现有些积木特别爱滚动。 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 生:球、圆柱。 师:从积木中找出形状不规则的积木,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指点学生找。 我们一块研究剩下的积木。 据你搭建积木过程中的观察分分类。 (二)分 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