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对点练习(含答案)内容摘要:
2、来。 (3)提出“_”的认识论。 (4)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3朱熹(1)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即_,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强调“_”。 (3)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4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的_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至国外,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1主张(1)陆九渊:把“_”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宣扬“_” 、 “_”的命题;提出“_”和“_”的学说。 2传播: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 4、的结果()A法家、道家 B道家、阴阳五行家C佛教、道教 D佛教禅宗者4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焦守节(卷 261)、李克让(卷 270)、陈从信(卷 277)、赵安仁(卷 287)、钱端礼(卷 385)、张忠恕(卷 409)()A佛学 B法学C理学 D道教5下列不属于程颐、程颢思想的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C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D宣扬“心外无理”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 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C以天下之权寄 6、()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0山东某高中生创作了一部科幻小说。 小说中描绘了如下场景:一名学者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宋朝,与陆九渊探讨治学方法,陆九渊反复强调一句话。 这句话可能是()A做学问必须务实B一切要顺应自然C要特别注重内心反省D天意不可违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 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宋)智圆材料二“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 8、述了王守仁的什么观点。 (4)材料一对材料二、三有何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原生儒学中, “修身”与“治平” , “诚心诚意”与“齐家治国” ,两者虽有分别,亦间有歧异(如孔子更热衷于外在的事功成就,孟子更着意内在的心性修养),但致思路线是圆融一贯的:此即“内圣”目的性地导向“外王” , “外王”经验性地证实“内圣”。 葛金芳宋代儒学的伦理学转向及其对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的历史影响材料二“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 中正而诚,则圣矣。 ”引自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河南程氏文集卷 8)材料三“今自家一个身心不知安顿去处,而谈王说霸,将经世事业别作一个伎俩,商量讲求,不亦误乎。 ”引 10、2)四书章句集注三、1.(1)心(2)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四、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对点训练1B随着佛教的传入、道教的产生,儒家思想地位受到冲击,形成了三教并立的局面。 A 项显然与史实不符,C、D 两项对问题的表述过于绝对。 2B儒家之所以能够成为 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原因在于其能够不断吸收其他思想,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隋唐时期的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3C董仲舒改造儒学思想,主要吸收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两宋时理学的形成,主要融合了佛道思想。 4C从“守节” “克让” “从信”等人物名字上可明显感知其受到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从“宋史 ”可以知 11、道当时儒学发展到宋朝时的主流思想是理学,因此选 C。 5D“心外无理”是王阳明的观点。 6DC 项是民主思想,B 项是王阳明的观点,A 项是陆九渊的观点。 朱熹倡导“存天理,灭人欲” ,强调理的作用,理就是“三纲五常”。 7A“格物致知”的基本含义就是:通过接触、研究万事万物去认识体验“理” ,最终达到贯通明“理”。 “格”显然是动词“研究”的意思。 8C陆九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这与 、B、D 三项都是指实,与 9C题干中乙徒的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宇宙便是吾心”强调了“心”是宇宙的本原,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因此,A、B、D 三项都 13、早期儒学中的内省静思倾向。 (3)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儒生脱离政治,无法完成事功抱负,遂逐渐转向以“内圣”为主的致思思想,坚守封建的伦理道德。 唐宋之际,经济关系、阶级结构、社会面貌都发生了重要变动,思想文化领域也相应变化,以此服务于专制统治。 儒学正统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要求实现人生价值的致思取向,被理学家们片面地导向内在心性的超越和个体道德的完善。 教材习题解答【学思之窗】回答: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 方法点拨首先要对程颐和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有深刻而正确的理解,然后结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有感而发。 答案要点程颐和朱熹关于“格 14、物致知”的理论的本意在于要求人们探究、恪守封建伦理道德秩序,而不是探究科学真理。 但“格物致知”作为一种认识论,在学习方法上对于探究科学知识和规律,由浅入深、去粗取精的认知规律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思考: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方法点拨对于程朱理学的内容,可以从宇宙观、伦理观和认识论三个角度去理解记忆,加强问题的对比记忆。 答案要点(1)宇宙观:“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2)伦理观: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 (3)认识论:主张“格物致知”。 二、学习延伸进行一次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作为一种流传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又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 可以各抒己见。 答案要点讨论时可参考以下观点:宋明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精神,在这些方面显示了其积极作用。 但是,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作用;宋明理学作为唯心主义的理论在很多方面是不科学的。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对点练习(含答案)
相关推荐
2、纪,资产阶级革命和_相继发生,人们的视野不断拓宽,思想更加开放。 (3)_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提出19 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_提出。 3内容(1)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2)提出两个著名的原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4意义: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1标志1859 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2、,真正意义上的_逐渐形成。 (3)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_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_国家。 (4)蒸汽动力在_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1条件1831 年,英国科学家_发现了_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进程(1)发电机和_的发明和使用,电力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 (2)长距离的_也日趋成熟。 3影响(1)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
方位侧 188. 污水厂选址于排水集中 量大 的 低地 ,地理位置适中 189. 环境影响报告书属可行性研究阶段 ——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由建设单位上报 190. 场地竖向设计排水方式宜 随地势 排水最好 191. 抗震基本烈度以中国地震烈度区划为准 192. 玻璃面朝东、西、南向最少者热负荷量小 193. 每人每座使用面积: 办公楼的普通办公室 3M2/人 小学校的普通教室 中学的实验室 194
2、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评价:对后世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1)背景:明末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2)思想:经世致用。 目的:挽救国家危亡。 主张:走出家门,到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成就:写成巨著。 (3)以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1)主张认为世界是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2、。 (2)代表人物:陈独秀、_、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_。 (4)活动基地:北大。 二、新文化运动1内容(1)新文化运动提倡_,反对_。 (2)新文化运动还提倡_,反对_。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提倡_,反对_。 2意义(1)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_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_的洗礼
2、发现了海王星等。 二、相对论的创立1背景(1)19 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_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2)_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多年的研究。 2内容(1)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时,_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_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_和_。 (2)广义相对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_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_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