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点练习(含答案)内容摘要:

2、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评价:对后世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1)背景:明末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2)思想:经世致用。 目的:挽救国家危亡。 主张:走出家门,到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成就:写成巨著。 (3)以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1)主张认为世界是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是有可循的。 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引起的。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思想。 (2)影响: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意义: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 4、灾)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 ”诗人创作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在于()A批判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腐朽B歌颂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C要求实行“工商皆本” ,发展手工业和商业D诗人主张采用革命和暴力的手段改变现状5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知识点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6明末“经世致用”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不包括()A政局动荡,统治腐败,社会危机严重B商品经济发展, “重商”思想占统治地位C一些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将学术与现实相结合D 6、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A B C D10某校举行儒学是进步作用大,还是消极作用大的辩论赛,在陈述环节中有一方出现了知识性错误,请你指出它是哪一项()A早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1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而“以德治国”是我党反复强调的重要方针。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孔子董仲舒朱熹顾炎武(1)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上述图片中的人物主要主张有哪些。 他们的主张所反映的本质是否一致。 为什么。 (2)图片中后三人的思想主张有着继承 8、材料一中,君主与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 作者的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 (2)温家宝的感言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 4 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知识清单一、1.(2)工商业者2.(1)儒家经典(2)是非标准(3)私欲.(1)君主专制(2)反专制2.(2)实践天下郡国利病书(3)崇实致用3.(1)物质规律客观对象辩证法对点训练1D经济上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C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和否定,认为不能将其作为教条随便套用,不然会产生“东施效颦”的恶果。 3B题干阐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的观点。 4A题干体现了黄宗羲面对贬官和牢狱依然斗志高扬,坚持信念的精神,从而对封最新海量高中、 10、,反传统儒学体系,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 10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宋明理学的封建伦理道德准则进行了批判,但他们也是儒家学者,并没有背叛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综合运用11(1)孔子主张实行“仁”和“礼” ;董仲舒主张“大一统” 、 “君权神授” 、 “天人感应” ;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 不一致。 原因: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后三者主张维护封建统治。 (2)都继承了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 董仲舒增加了“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朱熹将儒学发展为理学;顾炎武着重对其弊端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对君权限制的种种主张。 12(1) 11、君主是天下百姓的残暴的统治者和剥削者。 反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 (2)对黄宗羲民主思想的肯定。 这体现了当代领导人坚持“以民为主,执政为民”的思想风格和行为准则。 教材习题解答【学思之窗】思考:李贽写的这封信,说明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案要点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的部分封建官僚和道学家貌似圣贤,而实际上自私自利,成为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说明了封建理学的没落。 另一方面李贽的言论也说明了随着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市民工商业者的兴起,一批先进的士大夫文人开始抨击封建传统思想,要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出现了一股带有反封建性质的民主思潮。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思考: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