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点练习(含答案)内容摘要:

2、。 (2)代表人物:陈独秀、_、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_。 (4)活动基地:北大。 二、新文化运动1内容(1)新文化运动提倡_,反对_。 (2)新文化运动还提倡_,反对_。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提倡_,反对_。 2意义(1)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_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_的洗礼,也为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俄国_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开始1918 年,李大钊发表_ 庶民的胜利和_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3发展(1)1919 4、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 ,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 但在 90 年前,中国掀起的一场文化运动,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场运动产生的背景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五四运动A B C D21915 年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近代前期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其直接目的是()A批判复古尊孔的逆流B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C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D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3下列报刊中,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ABC 文化运动4新文化运动是下列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推翻帝制实 6、主共和 B深入学习西方文化C挽救民族危亡 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知识点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8是他发表文章,指出了十月革命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又是他发表文章,提出十月革命是 20 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也是劳工的胜利;还是他信心十足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他是()A毛泽东B陈独秀C李大钊D鲁迅9以下是 19171921 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文章(篇) 36 5 30A.新青年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逐步降低B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C 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都演化为马克思主义者D报刊成为马克思 9、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提出的口号及这一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和最大的历史功绩。 (2)材料三中的英文应怎样翻译。 李大钊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播种者”的先驱。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贡献。 第 15 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清单一、1.(1)辛亥革命自由(2)资本主义(3)民主制度帝制尊孔复古2.(1)青年杂志民主与科学(2)李大钊(3)新青年二、1.(1)民主与科学专制和愚昧、迷信(2)新道德旧道德(3)新文学旧文学2.(1)封建思想(2)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三、尔什维主义的胜利3.(1)马克思研究专号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马克思学说研究 10、会(3)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4)劳动者本题四个选项都是由三个小项构成的,这意味着必有一个小项错误。 发生于1919 年,而题干所指“中国掀起的一场文化运动”发生于 1915 年,故错,排除有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A 项。 2A1915 年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其直接起因是当时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故其直接目的是批判这一逆流。 3D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青年是青年杂志从第二卷改称的。 4B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进行排除。 项推翻帝制在辛亥革命时已经完成,所以把其排除。 也可以把 12、主要涉及政治领域的反封建,新文化运动则侧重于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 8C本题旨在考查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事迹和贡献。 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的旗帜。 9B从表中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数目之多及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A 项与材料反映不符,C、D 两项表述绝对化。 10A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其内容看,经历了由器物(技术)制度思想的过程。 综合运用11(1)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和领导者,积极宣传民主、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积极参与五四运动,被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五四运动以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 13、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0 年 8 月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积极宣扬民主、科学、新道德及新文学;积极参与五四运动;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920 年春,与陈独秀等酝酿组织中国共产党。 (如选蔡元培和胡适,均可按照相同的思路组织答案)(2)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通过创办通俗的刊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 这一现象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3)特点:中国思想界的主流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到马克思主义的演变。 解析本题以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思想界由民主科学思潮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演变为主题,考查学生在新的情景材料下综合、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1)问是开放性设问,可任选一位回答,然后分层次归纳其主要活动。 (2)问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来分析这一现象及影响。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既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又有各种社会主义思潮,通过本题,要注意梳理这些思想流派及其内在联系。 12(1)号:民主与科学。 前期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最大的历史功绩: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布尔什维主义。 主要贡献: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