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对点练习(含答案)内容摘要:
3、“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成就a初等教育:大力普及_教育,制定了_。 b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_并举。 c高等教育:增设了一批新兴_专业,建立了_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_。 (4)20 世纪 90 年代高等教育:实施“_”计划,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 教育投资:实行_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 社会办学:启动“_” ,到 20 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西部教育: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并在西部近 200 个县建立_中心。 国家还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知识点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4、1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材料论述出自()AB C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B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C “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3到 1965 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取得这一成就的措施不包括()A对旧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造,确立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B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C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D制定颁布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最新海量高中 6、识点三教育的复兴7 “授。 1950 年 1 月生,1968 年中专毕业,1969 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上山下乡。 1978 年 3 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 年 2 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961997 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教授履历反映了()A “教育大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B1977 年恢复高考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C1972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D 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81998 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占 89%。 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8、大批人才。 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请回答:(1)邓小平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三个面向”和培养“四有新人”的。 这样提是基于怎样的前瞻观点。 从材料二中可看出,中共十四大是怎样实施这一要求的。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教育的投入有哪些。 (3)为了“根本大计” ,我们对发展中国的教育还应该思考和实践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为 90 年代乃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 10、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当今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教育部 1998 年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计划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发展教育与实现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如何。 (2)结合材料二分析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3)结合材料三分析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为此,教育应该作出怎样的改革。 第 21 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知识清单一、1.(1)1949(2)人民教育(3)半殖民地半封建2(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2)全面发展德育体育3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4.(1)国民教育(2)德才兼备二、1.(1)大中小学(2)高考制度(3)工农兵学员2(1)教 11、育事业(2)专门人才(4)发达国家三、.(1)拨乱反正高考制度(2)优先发展科教兴国(3)务教育法b职业教育c边缘学科学位自主权(4)211 工程国家拨款希望工程职业教育对点训练1A材料论述的是建国初期我国的教育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是毛泽东,故选 A 项。 2D从赴校证上的时间“1957 年”可以排除 A、B、C 三项,因为它们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方针政策。 3DA、B、C 三项均为事实,符合题意。 而 D 项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 4C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以上选项都符合要求。 5B“文革”的发生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出现了教育混乱的局面,同时,高等学校的教学水平急剧下降,学员参差不齐, 1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望工程”是动员社会力量办学,为普及全民义务教育而启动的工程。 10C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理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教育方针政策开基创业,此后经历了“文革时期”的曲折发展;“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上拨乱反正,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综合运用11(1)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迫切需要人才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基于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态势;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投入:大量的资金投入;广泛的社会宣传;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3)坚决实施“三个面向” 、 “四有新人”方针和义务教 14、育法 ,依法治教,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现代教育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解第(1)问时要注意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是在 80 年代,这一时期的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迫切需要各种人才。 这种提法是在面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态势下提出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解第(2)问时要注意从资金、社会宣传、法律保障等方面总结答案;解第(3)问时要注意结合现代化教育的形势进行总结,可以从依法治教的角度去思考。 12(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视人才培养是加快经济建设,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不重视教育发展,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就没有智力保障;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离开经济发展谈教育发展是一句空话。 (2)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对点练习(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