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对点练习(含答案)内容摘要:
2、的欧阳询、_、柳公权。 发展:_楷书有定鼎之功,_楷书步入盛世。 草书:特点:_,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_。 发展:_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东晋的王羲之、_,唐朝的张旭、_等。 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_价值,又具_价值,雅俗共赏。 代表:东晋的_、唐朝颜真卿、北宋_、元朝_、明朝文征明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先秦时期(1)远古:彩陶画_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_ _ ,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秦汉时期(1)特点: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_,追求“得意忘形”。 (2)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_、墨和矿物颜料,在_、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不 4、,追求_。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_。 (2)元代王冕的_ ,明代徐渭的_ 、清代郑板桥的_。 三、京剧的出现1戏曲的演变(1)起源:中国戏曲从原始的_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_。 (3)元代:_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4)明朝: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_,流传甚广。 2京剧的出现(1)背景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_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 乾隆末年,安徽的_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湖北_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_”的局面。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_和_,形成了京剧。 (2)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 7、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 该画属于()A风俗画 B宫廷画 C文人画 D山水画7某电视剧制作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其道具有:书案上有毛笔、纸张;一叠印制的书籍;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墙角上挂有 2 个实心皮革球。 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A B C D知识点三京剧的出现8右图所示艺术盛行的朝代是()杂剧俑A秦 B隋 C唐 D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右图所反映的戏剧是()A昆曲B元杂剧C京剧D黄梅戏102009 年 7 月 20 日晚,由北京市教委、国家大剧院主办的“国粹新蕾”民族艺术进校园,京剧进课堂成果汇报演出在国家大剧院登场亮相。 学生 10、春图吴道子敦煌莫高窟5.(1)宫廷画院风俗画(2)清明上河图6.(1)文人画书法篆刻个性神韵意趣写意画(2)墨梅图牡丹蕉石图墨兰图三、1.(1)歌舞(2)优伶(3)元杂剧(4)昆曲2(1)昆曲徽剧汉剧徽汉合流剧目表演方式(2)程长庚谭鑫培民国剧对点训练1D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并非是最古老的文字。 2B可用排除法。 最好判定,是楷书,排除 A、D 两项;是草书也比较好判定,排除 C 项。 3D图片中“字形多变”的特征表现得非常突出。 4C由题干中“临沂” “洗砚池” “东晋” “书圣”等信息可以判断应该是王羲之。 5C宋代风俗画是其亮点,文人画是元明清时期作品的特点。 6C文人画是集文学、 11、书法、篆刻及绘画为一体,追求抒情写意,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A 项是以民间风情为主,B、D 两项不具有这一特点。 7D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 洛神赋图是东晋时期的艺术品。 所以,所描述的现象不可能出现在三国时期。 8D抓住关键信息“杂剧俑”。 “杂剧”是指元代杂剧,它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9C京剧中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101)甲骨文;小篆;草书;行书。 (2)魏晋时期。 书法家:王羲之、张旭、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符合史实任选四位即可)解析本题主要通过新颖的历史材料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注意对中国的书法。(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对点练习(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