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历史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案(1)内容摘要:

2、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3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奘历时 18 年的西游和历时 19 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发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的崇敬之情。 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述法、故事穿插法、比较分析法、联系现实讲解法、图示法、讨论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3、教学过程】导入:(幻灯片显示)旧金山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与外交往的一个场面。 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 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 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 第 6 课 对外友好往来一、隋唐对外交往的特点隋唐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大,对外交往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新的气象。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 5、放大)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远道来到中国,向中国皇帝进献他们的珍稀宝物,这是中外交往的重要途径。 职贡图就反映了边远各族和外国使节携贡品,来唐朝贡的情景。 图中贡使骑着高头大马,前后卫士们为其张盖护拥。 贡使后面的许多人,有的提着鸟笼,有的背着象牙,有的拿着孔雀掌扇,还有人头顶着宝物,兴高采烈地边走边谈。 此画的作者是阎立德,画高 米,宽 米,我们看到的只是局部。 同学们,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的对外关系绝不仅仅停留在接受外来的贡品上,而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外交,下面我们通过对唐朝和日本、新罗、天竺的关系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二、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 6、船的模型。 隋唐时期日本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 “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日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学生看书后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 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 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使团把赠品给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7、(出示幻灯片)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比如京城的建筑,货币的样式,诗歌、独特的茶文化等。 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 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出示幻灯片: 鉴真的简介从鉴真六次东渡中,你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生甲:鉴真六次东渡,表明了鉴真有一股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生乙:鉴真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肯定这种行为,并为中日睦邻友好尽自己的一 9、人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新罗引进了唐朝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在宫廷和民间流行。 我们再简化一些,以便于记忆。 唐朝和新罗的交往要点有:使节往来和留学生、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文化交往。 同学们,唐朝时和周边国家交往很多,除了和日本、新罗的交往外,就是和古印度的交往。 西游记里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源于唐朝的玄奘法师去印度(时称天竺)求法之事。 (出示幻灯片)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从玄奘和尚的图片描绘的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 玄奘身穿和尚服,胸前挂着念珠,脚穿草鞋,腰前系着小包袱。 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尘(用来驱赶蚊蝇), 10、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 书箱顶上是遮阳蔽雨的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小油灯。 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了解唐朝和天竺的友好往来及玄奘西游之事。 四、玄奘西游(出示幻灯片)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亲历的 110 国、传闻的 28 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道里、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重要材料。 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同学们,听了上面的讲解。 结合你们平时看到的西游记的原著、影视等作品。 比较一下书中、影视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到的玄奘有 11、何异同。 请大家讨论一下回答。 生甲:相同之处是玄奘西游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 最后都取得了成功。 生乙:不同之处是西游记里的唐僧有观音指点,有功夫超群、神通广大的三个徒弟保驾,甚至连坐骑都是龙变的。 而现实中的唐玄奘却没有这般幸运,完全是靠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勤学不倦的精神取得成功。 前者是虚构的,后者是真实的。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这一课的内容,我们就学习完了。 下面,我们通过投影,把本课的知识结构梳理一下,以便掌握。 玄奘有哪些贡献。 我们应该学习它的什么精神。 鲁迅为什么称他为“中国的脊梁”。 它与鉴真有哪些共同之处。 学生讨论教师综合归纳,精讲点拨。 本课小结:(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1) 唐朝为什么能够吸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