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八上第9课论趣(2)内容摘要:

一切都可以进入他的文章,仿若信手拈来,通情达理,潇洒无拘,笔逸神聚。 生 3:我们组认为,林语堂先生将 “ 趣 ” 与 “ 名利色权 ” 两种行为动机进行了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林先生淡泊名利,特别他说: “ 能够通脱自喜, 做到适可而止,便是贤人。 ” 更可以看出一个智者的深刻思考。 他没有抛名利于不顾,却又豁达乐观,这也许就是他的人生观,很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你们组思考得很深刻,正是因为他的随性闲适、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做出如此诠释。 这让我想到了古代的颜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和名利色权早已背道而驰。 然而依旧不改其乐。 什么是他背后强大的支撑。 是他的 “ 趣 ”。 每日随孔子读经论道、参悟人生,能够给他带来莫大的愉悦与收获。 所以颜回虽然生活清苦,精神却收获了巨大的财富。 同样生活贫寒的陶渊明,更是毅然决然弃名利色权而去,回到那东篱南山 ,重新过上 “ 带月荷锄归 ” 的生活。 于此,他不苦不恼,反而觉得这才是心之所向。 “ 觉今是而昨非。 ” 好一句潇洒的慨叹。 摒弃了一切身外之物的诱惑,紧紧跟随着高洁的志趣生活。 老师突发灵 感,偶得一联,送给大家,愿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放下名利,辞别樊笼,卸去几缕牵挂; 拾起乐趣,走访天涯,闯出一份潇洒。 生 4:我们组认为林语堂在行文的过程中,讲了两个小故事,十分幽默。 开篇的一个用以引出 “ 名利色权 ” 的行为动机,很吸引读者,而且让人读后很值得回味;另一个是得道高 僧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摆脱 “ 名利 ” 之 心的困难。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通俗晓畅的文风和幽默诙谐的大家气质。 教师:这正是林语堂被人称为 “ 幽默大师 ” 的主要原因,他不会用笑话引人发笑,而是在生活中捕捉有幽默感的事物透出哲理,并使人会心一笑。 在他的《论幽默》《论孔子的幽默》《论解嘲》等文章中旁征博引,精彩的例证是信手拈来,随处可见。 要知道,虽然幽默本身一直存在于人类文化生活之中,但中国传统文论中并无幽默一词。 幽默一词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开来,林语堂居功至伟,是他首创把英文 Humour音译为幽默。 幽默是智慧的代名词,是生活的调味品,是交友的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