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历史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1)内容摘要:
2、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闭关锁国”政策难点:资本主义萌芽教学策略和方法复习提问法:既巩固以前所学的相关内容,又可导入新课,还可以满足初一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良好愿望,加强师生互动重点讲解法:经济领域的相关知识学生较陌生,教师需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材料辅助法:将书中的相关 4、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 农业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找出引进的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农作物品种增多2、手工业 (教师引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归纳、概括)棉织业:由南到北推广丝织业:明有苏州 清有南京制瓷业:瓷都景德镇形成3、商业(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空前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北京和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请看反映北京繁华景况的皇都积胜图(教师略释)。 再请看反映明朝南京繁华景象的南都繁会图,街市上店铺林立,店铺前悬挂着招牌,有的写着“西北两口皮货发客”,有的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等,这说明当时的南京除销本地产品外,还销售哪 5、些产品。 答:还销售来自外地甚至海外的商品。 师:再请仔细看南都繁会图,有些类似于今天银行的“银号”及当铺等,这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当时有些商人除了直接经商外,投资于手工生产。 过渡到下一屏幕显示幻灯片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的图片,因为它们的成熟周期短、产量高。 解决了粮食紧张的问题。 板书: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引进新作物屏幕显示幻灯片丝织品、瓷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手工业技术的先进并引导学生从明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产品增加,投入市场,成为商品这一思路思考。 板书:2、手工业:技艺先进屏幕显示幻灯片皇都积胜图、南都繁会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 8、以剥削雇佣劳动力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性质。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他们之间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所以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 机户与封建地主的区别:机户拥有生产资料和资金,是早期资本家,他们开设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靠雇佣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剥削的是雇佣工人。 而地主则占有大量土地,靠剥削农民为生。 师:当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工场手工业,它是从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过渡,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且从涉及的地域、行业等来看,它还只是在封建社会内 “孕育”着;即使到了清代有所发展,就全国范围而言,资本主义萌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9、,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当时仍占主要地位。 但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因素的出现及其长期的缓慢发展状态却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衰弱时期,它已不可能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了。 师:1416 世纪,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意大利、英国等也相继出现了工场手工业性质的资本主义萌芽,且发展相当迅速,这与其政府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中国政府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采取的是怎样的对策呢。 请阅读课文 118119 页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一目,思考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讨论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剩余价值问题。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师:清朝前期实行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 答:闭关锁国。 师:“闭关”原指关闭 11、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 为什么。 答:不可能。 师:那“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答:严禁沿海居民擅自出海贸易;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师:当清政府的海禁使中国船队在东南亚海面销声匿迹时,欧洲各国政府却大力进行海外殖民扩张、掠夺,其中英国屡挫强敌,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 19 世纪中期,英国又将殖民侵略的矛头对准了哪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 答:中国。 师:现请联想一下明朝郑和下西洋时的辉煌,并联系今日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就,我们共同探讨一下清朝“闭 12、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师生讨论总结:师: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 明清的“闭关锁国”作为一种消极落后的防御政策,是无法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的。 相反会严重妨碍中国自身的发或略加提炼、阐述,教师应与学生共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以学伴的方式体现师生的平等。 师生共同商讨,互为补充。 学生阅读书中的材料得出“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观点”。 板书:2、具体表现:学生回答后显示幻灯片板书:3、影 响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参与。 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交往;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最新海量高中、初中 14、:古今对比,我们更深切的感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等封建政策、制度导致了中国各方面的落后,尤其是决定国家综合实力的经济发展的落后,所以从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历史的发展趋势看,封建专制统治已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而必须推翻它了。 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课堂总结先让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最后归纳: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引种、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应运而生,但类似于闭关锁国这种背离世界发展潮流的封建国策却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同时也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进程。 可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完成课堂小结,同时给予创新能力培养的自由空间。 课后作业“动脑筋”, “活动与探究”习题。(人教版)七下历史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案(1)
相关推荐
二者又可以转化。 这种关系是哲学中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互相转化的规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大家默读这一章) 一切顺其自然,不居功自傲。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论语》的过程中,会经常发现 “ 君子 ” 这个词, “ 君子 ” 是孔子赞美的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而在《老子 》中则经常提及 “ 圣人 ”
5.感悟欣赏。 ( 1)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 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心情,感慨世事沧桑,但表现出了不甘沉沦、奋发昂扬的乐观精神,对未来充满信心,勇于重新投入新生活的志向和热情。 ( 2)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阐述理由。 或者 “ 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 明原 因 ”。 ( 3)这首诗中的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最早居住在我国哪个地方。 什么时候开始兴起。 当时杰出的首领是谁。 请同学们看课本内容回答这些问题。 教师归纳:女真溯源:黑水靺鞨女真满洲(隋唐北宋明清)根据课本提供的内容以及同学们积累的知识,大家归纳说说:努尔哈赤为满洲的兴起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努尔哈赤的主要功绩)努尔哈赤的主要功绩: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反抗明朝压迫、迁都沈阳。 思考
( 3)一群狗:面对生存危机,狗作为人的朋友和伙伴,已慢慢褪去了它的忠诚,取而代之的是 “ 眼巴巴看着人进餐 ” , “ 它们变 得很凶了 ”。 甚至是自相残杀,吞吃同类,乃至“ 打破了主人铁的禁令,蜂拥而上去抢吃 干粮 ”。 ( 4)启示:在小说描写的雪原中,人和狗都是绝境中求生,狗是出于本能的残酷,人是为了求得更好的生活不得不变得残酷。 越是在困境、绝境中,越能显示出人性的美好
2、对比史料,感受历史情景,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讲授新课】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提出问题 学生看“南方农业的发展”一目的内容,结合以下材料,从中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 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
2、第一自然段。 教师强调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宋元时期的重大科技成就。 点明这节课的目的共同探究宋元时期三大发明的发明、改进、应用和传播的过程,并探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探究一:视频观史活字印刷术:与学生一起回忆已学过的有关雕版印刷术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雕版印刷的缺陷是什么。 需要对它进行改进吗。 学生思考后得出认识:(雕版印刷费时、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