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八下答谢中书书1内容摘要:
没有能欣赏这种美景的人了。 ( 3)找个别学生口译文章。 ( 4)带着想象再读课文。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注释,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同时学生自己找问题共同解决的方法,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老师一人讲解的效果要好。 六、探究学习 ( 1)这篇文章是一副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点。 明确:美。 这个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 2)这个字所在的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统领全文。 ( 3)全文为了说明这个“美 ”字作者写了什么时候的景物。 明确:四季,晨昏。 ( 4)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 有山、水、石壁、鱼、树木、猿鸟、夕阳、雾 . ( 5)这些景物 是杂乱无章的吗。 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明确 :不是。 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 由早到晚。 教师小结:作者 依次 向 展现了山川四时的美景,和一天中晨昏景色的变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活灵活现、趣味盎然的山林世界。 ( 6)活动 这短短的几句话里蕴含着多少美呢。 请你带上发现美的眼晴,当一次小导游,用“我从 ,看到 之美,尤其是 字用得好。 ”的句式造句。 明确: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峻峭的山峰直入 这一环节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所以所设置的问题很关键。 我所设置的问题连贯,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让每一学生都能理解。鄂教版语文八下答谢中书书1
相关推荐
2)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 ( 2分) ① 若脱笼之鹄 ② 娟然如拭 ( 3)将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 3分) 译文: ( 4)文中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 ,其特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 2分) ( 5)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 “潇”意为“潇洒无牵挂”,
:浦口车站送别儿子 4. 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 明确: 背 影 5. 全文共写了父亲的几次背影。 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并依次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开篇设疑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1 回忆往事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 23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 45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6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6 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7 6. 体会作者用 “ 背影 ” 做题目好在哪里。
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具体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 抒发真挚感情,表达了父亲一片爱子心。 四.布置作业 .形音义 ,每个人思考自己受父母关爱的一件事。 五.板书. 背 影 朱自清 开篇设疑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1 回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 23 忆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 45 往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6 事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6 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7 教后感 :
画面。 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表。 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 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 ——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 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颈联
济南冬天的慈善。 (二) 分析第三自然段。 1. 这段主要讲什么。 明确: 薄雪覆盖下的山 2. 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 ① 山上:矮松青黑 —— 顶白花 (像日本看护妇)用比喻 ② 山尖:全白 (镶银边) ③ 山坡:白雪黄草 (穿花衣) ④ 山腰:露粉色 (害羞)用拟人 3. 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明确: 空间顺序,层次分明。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4.
界的巨星陨落了。 老舍于 1929年离英回国, 1930 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7 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 1931 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