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修三 2.1《植物细胞的工程》教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的植株呢。 以引入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细胞的全能性及分化。 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分化这部分内容,因为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过,所以可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按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 然后再通过“怎样把植物的一个花瓣培育成完整的植株”这个问题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教材这部分的内容是通过实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来进行讨论和总结的,应当尽量创造条件完成这个实验。 在不具备完成该实验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组培实验室,或让学生观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录像片。 同时结合教材的讨论题进行教学,还可再补充两个问题:(1)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果不进行脱分化处理,能否培养成 3、完整植物体。 (2)决定植物细胞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植物繁殖的新途径的教学中,首先可通过教材上的番茄马铃薯实例引入,让学生思考 20 世纪 60 年代,一些科学家提出这样一个设想:让番茄与马铃薯杂交,培育出地上结番茄果实,地下结马铃薯块茎的植物。 如果要实现这一设想,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这样一来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上。 随后让学生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概念,再根据此概念,结合学生原有的植物细胞结构特点、酶的特性及新学习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知识来回答下述问题:(1)要想让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在一起,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什 5、合必须要人工诱导。 最后要特别强调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意义,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已取得的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使学生认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及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在植物繁殖新途径的教学中,首先可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利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 再逐一讲解微型繁殖技术、作物脱毒及人工种子。 微型繁殖技术的特点教师需从教材中提炼出来: 繁殖速度快;“高保真”(因为是无性繁殖); 不受自然生长季节的限制(因为在具有一定人工设施的室内生产)。 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其他应用,应当参照教材的思路,先介绍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说明社 6、会生产的实际需要,再介绍科技人员是如何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解决这些问题的。 例如,关于在作物脱毒中的应用,应当先介绍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易积累感染的病毒,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而植物的分生区一般不会感染病毒,用分生区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就能得到大量的脱毒苗。 这样进行教学,一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先进技术的应用价值,二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的教学中,尽管此内容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另一方面的重要应用,但由于学生对此内容易于理解,所以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再结合资料分析,师生共同讨论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三、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 7、术1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B生物体内细胞由于分化,全能性不能表达C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很高D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2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因为 ()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不同的细胞内基因不完全相同D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变化3在生物体中的下列细胞中,全能性最高的是 ()A卵细胞 B植物花粉C形成层细胞 D受精卵4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下列哪项是不需要的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最新海量高中、初 9、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8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A产生细胞壁 B细胞质发生融合C细胞核发生融合 D细胞膜发生融合9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B诱导两种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进而形成杂种细胞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细胞代谢产物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不同种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10下面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不同种植物叶肉 11、关培养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生质体的融合常用 为诱导剂B形成的愈伤组织其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C由杂种细胞杂种植株,要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的分化D该项生物工程技术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13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其中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过程的技术是_,在此之前使用_酶处理细胞以除去细胞壁。 如果将已除去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放入等渗溶液中,细胞是何形状。 _。 过程如放在神舟七号飞船上更易进行,这是因为_。 与过程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 (2)在 13、株。 请根据培养示意图回答:(1)过程和要经过_和_。 (2)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提供水分、无机盐、糖类、维生素以及氨基酸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 同时,在培养过程中,除必要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操作过程必须保证_。 (3)从育种的角度来看,植物组织培养与有性繁殖相比,优势主要有哪些。 (列举两条):_。 答案1C2B3D4C5B6C7D8A9C10B11B12B13(1)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纤维素酶、果胶球状失去重力作用的影响高尔基体(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脱分化有丝分裂e(3) m n单倍体(4)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番茄种子或幼苗14(1)细胞分裂细胞(组织)分化、组织器官的形成(逐渐发育成为新的植物体)(2)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类似物)无菌 (3)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培养周期短,繁殖效率高;能培养无病毒植物最新海量高中、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1下列属于微型繁殖的是 ()A马铃薯的块茎繁殖 B小麦的种子繁殖C一片花瓣的繁殖 D柳树的扦插繁殖2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育农作物,其优点不包括 ()A加。(人教版)生物选修三 2.1《植物细胞的工程》教学案(含答案)
相关推荐
2、是取得了丰硕成果:大肠杆菌为人类生产出了胰岛素,牛的乳腺生物反应器为人类制造出了蛋白质类药物,烟草植物体内含有了某种药物蛋白至此,人们也只是实现了世界上现有基因在转基因生物中的表达。 但一个新问题出现了,生物产生的天然蛋白质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的结构、性能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为了加深这一点的认识,可调动学生从书中找实例(干扰素例子、工业用酶的例子)加以佐证。
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 —— 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②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 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③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 着什么。 —— 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④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 ——
2、基因的关系转基因生物 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从何来抗虫棉 蛋白基因 苏云金芽孢杆菌抗真菌立枯丝核菌的烟草 几丁质酶基因和抗毒素合成基因抗盐碱和干旱作物 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耐寒的番茄 抗冻蛋白基因 鱼抗除草剂大豆 抗除草剂基因增强甜味的水果 降低乳糖的奶牛甜味基因 肠乳糖酶基因生产胰岛素的工程菌 人胰岛素基因 人指导学生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重组上。 例如
功,但就是不爱读书。 每向孙权报告军务时,只能口说不能书写。 孙权对他说:“你现在掌管了军务大权,应该很好地读书,开通思路,增长见识,才能把事情办好。 ”吕蒙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军务太忙,没有时间读书。 ”孙权摇了摇头,开导他说:“汉光武帝当年领兵作战时,手不释卷,曹孟德也自称老而好学,你为什么不以 他们为榜样鞭策自己呢 ?”在孙权的开导下,吕蒙开始发愤读书了,他不仅白天抽空读书
43。 u 滞滞 笨笨 zh236。 愧愧 怍怍 ku236。 zu242。 五、 整体感知课文 思考问题: 阅读全文,谈谈对老王这个人物的观感。 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理线索 ]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 用一句话回答以下的问题。 ( 1)老王的生活过得如何 ? ( 2)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
2、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则要从学生已有的内环境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这个问题,以加深对培养条件的理解。 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克隆动物的教学中,可首先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克隆动物,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 随后可向学生提问:克隆动物的方法与植物组织培养一样吗。 然后向学生说明目前动物体细胞克隆是通过核移植技术来实现的,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关于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可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