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修三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工程的兴起,从人们的认识发展变化的角度写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提出的生态工程的含义。 建议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并搜集有关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资料,布置展板,进行学习交流。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查阅的资料,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入手,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的漫画。 还可以模拟历史上的关于“增长极限”的讨论,在课堂上举行小型辩论会。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工程。 可持续发展的最初定义来自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文翻译可能有些拗口,学生可以和原文对比学习,理解这一定义。 此外,教师应该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 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的教学,建议从资料分析中总结出建设生态工程的意义。 可以用教材提供的 3、两则资料分析讨论问题。 一则是 1998 年长江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问题,首先,通过分析图“被洪水淹没的大地”,让学生感受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再通过搜集长江沿岸湖泊面积减少的资料和有关长江成为悬河的资料(最好是图片),引入对问题的分析讨论。 课前(或课后)可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最近几年来,我国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防治洪灾,从而提出生态工程是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另一则是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上存在的一些环境污染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可采取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对这两则资料的分析、讨论,让学生理解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理解通过生态工程实现“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这一思路。 另一种教学方式是 4、教师或学生可搜集本地区的资料,从本地区发生的事件或其他热点实例入手,认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这部分教材着力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必须推行“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这一思想,但没有给这两个词一个严格的定义,主要是因为学生从媒体中可以接触到这些词,从字面上也能够理解其含义。 意深刻,希望教师能阅读一些有关的参考书,与学生共同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和认识。 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 由于前四个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必修模块中学习过的内容,建议在教学时,用案例引出对原理的学习,再利用原理分析讨论对案例问题的解决。 例如,从植树造林中出现的不注意多样性的问题,引出对物种多样性原理的学 6、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最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教师应该早做计划和安排,调查前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调查沼气工程,了解沼气工程的基本原理,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并且通过调查理解我国推广沼气工程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也可以将此活动组织成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分成不同的课题小组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达标检测1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时,生态工程应运而生B生态工程能够减少环境污染C生态工程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前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D生态工程力求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2生态工程建设的实质目的是 ()A减少生 7、产消耗,增加生产效益B减少环境污染,发挥资源潜力C征服自然世界,主宰经济发展D遵循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3人们为了解决某些在农、牧、渔业等生产中产生的生态问题而采取了下列各项措施,其中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是 ()A更好的人口控制方法B制造更强、更有效的农药C合理地放养牲畜D把科学的耕作技术运用于海洋4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B防止环境污染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5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整体 10、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地干扰12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B野生生物的保护只需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不需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1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图是泰州某地尝试的生态农业模式图。 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既刺激了水稻生长,又促进了土壤中原有农药的分解;水稻的秸秆,用作养猪、养鸭、培育蘑菇、生产沼气,鸭粪、沼渣等肥田,从而生产出无污染大米与蛋肉类。 请据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