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七上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尼斯湖怪被抓住啦写在雪地上的书及练习内容摘要:
18.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 [课后自测] 一、双基测评 1. 下面加线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倩 影( qīng) 联 翩 ( piān) 编 辑 ( j237。 ) B. 揣 摩( chuǎi) 旷 世( ku224。 ng) 闪 烁 ( shu238。 ) C. 拊 掌( f249。 ) 亵 渎( zh237。 ) 魅 力( m226。 i) D. 煞 风景( shā) 颧 骨( gu224。 n) 模 仿( m239。 ) 2. 下面句子中词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 A. 达芬奇是怎样 逮捕 到如此美丽又神秘的表情的呢。 B. 蒙娜丽莎微笑的时隐时现,原来是人们的视线在画面上 转移 所致。 C. 环绕小凹区的外围区对彩色和环 境不 敏锐 ,却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 D. 以这些世俗之物来亵渎艺术大师之杰作,岂不 大煞风景。 3.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加上标点符号。 别的画家为什么没有模仿达芬奇呢 _______列文斯通说 _______要做到这一点 _______就必须在画嘴时不看嘴 _______达芬奇是怎样做到的 _______仍然是个谜 _______ 4. 为什么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神秘的微笑”。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末尾的两种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简要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最近事态有出乎意料的发展„„仍然是个谜”。 完成 6— 8题。 6.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列文斯通以科学观点对蒙娜丽莎微笑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句中的“可能”一词可以去掉吗。 为什 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列文斯通认为蒙娜丽莎微笑是人类视觉系统的本性所致,她的根据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9— 12题。 科学家去年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北半球正变得越来越绿。 美国《科学》周刊 5月31日一期报道说,研究人员在进一步研究后发现,由大规模火山爆发而进 入大气的污染微粒数量惊人,它们减慢了植物的生长,却提高了土壤汇集碳的能力。 研究人员在去年 9月利用卫星数据证实,自 1981年以来,北纬 40 度以上的植物生长得更加茂盛。 北纬 40度是从纽约、马德里延伸至北京的一条线。 他们还确定,生长季节延长了几天,尤其是在欧亚大陆。 他们提出的造成“更绿温室”的一个可疑原因是,温室气体在地球大气中积聚可能造成气温升高。 研究报告两作者之一、波士顿大学教授兰加米内尼说,在查阅了 1992至 1993年之间的数据后发现,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使高空大气层的浮质增加,导致 更多的太阳光被反射回太空,造成地球温度降低。 结果是,太阳光减少,植物长出的新叶子减少,因为它们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为树干、树叶和组织的生长制造糖分。 米内尼及其同事利用计算机模型模拟光合作用,并计算出与放出的碳量相对的植物生产的糖量。 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是大自然考察研究人员的一种试验。 火山抛入大气的浮质产生两年的冷却效应。 在这段时间,全球的变绿趋势减弱了。 计算机模拟结果确切预测到了这一效应。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被怀疑在全球温度上升中发挥了作用。 如果北方的森林变绿,那么它们可能已经在吸收更多的碳,这一过程将影响全球温度变化。 9.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章第一段中“大规模火山爆发而进入大气的污染微粒数量惊人”这一现象产生的结果是怎样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二段中“自 1981年以来,北纬 40度以上的植物”有哪些变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从全文看,科学家认为气温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这种原因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新运用 13. 认真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艺术函授大学是一所校部设在北京的具有群众性、社会性特点的以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大专水平的书画人才为宗旨的学校。 以上这个长句的内容包含了主办单位、学校名称等五个要点。 请各用一个短语对其他三个要点加以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评反思] (学习本文后 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园地] (家长、学生、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尼斯湖怪被抓住啦。 一、双基测评 1. 下面词语书写和加线字注音都正确的是( ) A. 掀 然大波( xiān) 纷至 沓 来( t225。 ) B. 如愿以 偿 ( ch225。 ng) 触 目惊心( ch249。 ) C. 华众取 宠 ( chōng) 叹 为观止( t224。 n) D. 扑 朔 迷离( s249。 ) 深思熟 虑 ( l249。 ) 2. 选择恰当词语填入下面句子中。 ( 1)人们经过 60年漫长岁月的 ___________,终于在不久前捕获了它。 (搜捕 寻找 搜寻) ( 2) 1994年 3月 13日,英国各大报纸和电视台 ___________了一条令人触目惊心的特大新闻。 (揭露 披露 暴露) 3.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是( ) 没有精细、严格的精神, ___________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 ___________精字当头,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实验, ___________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A. 因此 只要 就。鄂教版语文七上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尼斯湖怪被抓住啦写在雪地上的书及练习
相关推荐
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从文中找关键句来做答。 明确:大人更多的是关注自身的感受, 当大人想逗孩子高兴的时候就买回蝈蝈,蝈蝈不叫,就喂红辣椒给它吃让它叫,蝈蝈叫了,又嫌它叫得让人心烦。 而孩子更多的是关注蝈蝈的感受,蝈蝈不停的叫是因为蝈蝈热得睡不着,认为蝈蝈是在为失去自由而难过得哭。 四探究主旨 1作者通过本文想要表达一种什么观点呢。 学生尝试做答。 2本文主题具有多义性,课件展示: A呼唤自由
己查找到的资料。 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播放有关视频,激发学生情感,体会奥运精神) 小结:从刘翔到罗雪鹃,从中国女排到中国男蓝,他们不仅感动着我们所有人,也感动着中国,感动着世界。 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精神,那就是 —— 奥运精神。 谁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是奥运精神。 (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 —— 不断超越自我,勇于挑战人类极限) 三、赞美奥运,抒发情感 这就是奥运
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教育。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 (云雀 )忽然从草 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 …
言清新活泼,将生动的描写与客观的介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例如:在介绍鹅的生活习性时,将鹅这一动物拟人化,“个别捣乱分子占据别家的窝,死乞白赖不走”,“马大哈孵蛋不那么经心”,等等语句都让人读来忍俊不禁。 除了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以外,作者的很多颇有幽默性的语言也给文章增色不少。 例如“特殊分子特殊处理”、“一夫一妻制”等。 行文有条理。 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鹅不笨”,再从具体的一些事例中
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总之,这则轻喜剧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笑声,还应该有我们笑过之后的理性思考。 学习中要注意:一是理解文意,领悟文意内涵,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二是掌握正确的学习古代文言的方法,培养学习古代文言的良好习惯,注重诵读和积累,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读与赏析 探讨本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
特定的历史语境的设置 —— 对于进入课文的诗意世界,都是不可缺少的。 虽然从教学设置上来看,对学生体验的两次调动会多少显得重复拖沓,但我以为,在两次体验调动中,学生的体验绝非机械重复,而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只是,在时间上,教师要懂得控制得当。 3.指导朗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出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并以此作为阅读好文章的钥匙,揣摩人物的语气和阅读情感的流变。 明确:抓住了文章的文眼 —— “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