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下醉花阴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 愁永昼 ” —— 天为什么永远都不黑呢,这是因为心情烦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 愁什么呢。 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可好。 愁不知何日才是归期,自己何时才能结束这种孤苦伶仃,独守空房的日子。 师:能想象一下当时诗人的形象吗。 生: 一个消瘦的女子凄凉地站在窗口呆呆看着香炉内青烟一点点上升,变淡,直至无形。 她站得累了,头仰得酸了,但头顶上的太阳却仍在原处徘徊不前。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 师:此愁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瑞脑消金兽 ” ,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天气阴沉,香已燃尽渲染寂寥无聊的环境氛围, “ 佳节又重阳 ” 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 消金兽 ” 的 “ 消 ” —— 消失 , 消融。 为什么想到消融。 它写出了香炉内的香在一寸寸的消解融化,香气却一点点的弥散在房间的每个角落了。 而消失却有灰飞烟灭之感,既看不出过程也看不到效果。 好一个消融,冰消融后留下个春天,香消融后留下个相思。 “ 佳节又重阳 ” 的 “ 又 ” 有 “ 再 ” 的意思,本来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都是全家人团聚,一起登高,赏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独的作者看来,这个重阳无疑再次勾起了自己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一个又字包含了词人无尽的伤感和惆怅之情,真是举世皆乐我独愁呀。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 “ 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 ” 的。 “ 初 ” 是有 “ 刚刚 ” 的意思,如 “ 家有小女初长成 ” ,但在这里译成 “ 开始 ” 更加贴切一点。 因为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不是在夜半,而是在日出前后,从夜半时起,气温才开始持续下降,还没有真的凉透。 这个 “ 初 ” 表明 气温开始下降,还没有凉透,但我觉得这个 “ 透 ” 不仅仅指温度上的凉,更指作者心理上的悲凉,孤枕难眠之时,连心都凉透了。 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 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 )而贯穿“ 永昼 ” 与 “ 一夜 ” 的则是 “ 愁 ” 、 “ 凉 ” 二字。 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 这是构成下片 “ 人比黄花瘦 ”的原因。 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 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 “ 待到重 阳日,还来就菊花 ” 之句。 宋时,此风不衰。 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 “ 东篱把酒 ” 直饮到 “ 黄昏后 ” ,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 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面对重阳佳节,眼见天近黄昏,词人才勉强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结果连衣袖都沾满了菊花的香气。 这里有 “ 借酒消愁愁更愁 ” 的味道。 “ 暗香 ” 还有一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