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5.1《曲线运动》课时作业(含答案)内容摘要:
2、运动状态改变时,它一定做曲线运动B物体做曲线运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在改变C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它的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和速度的方向一致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它的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和所受到的合力方向一致答案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包括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或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若物体只改变速度的大小而保持方向不变,则物体做直线运动,故选项 A 错误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故选项 B 正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共线,而加速度方向就是合力的方向,故选项 C 错误,而选项 D 正确3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受到如图所示的力 F 的作用时,小 4、受合力一定不为零,C 错;过山车经过 A 点时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经过 C 点时速度方向竖直向下,D 错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其轨迹曲线上某一点的加速度方向()A为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B与物体在这一点时所受合力方向垂直C与物体在这一点的速度方向一致D与物体在这一点的速度方向的夹角一定不为零答案D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与其所受的合力同向,而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它所受的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即成一定夹角,故正确选项为 2014山东济南期中检测)一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6 m/s,要渡过宽为 180 m、水流速度为 8 m/s 的河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最新海量高中、初 7、为 2 物体,在几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现突然将与速度反方向的 2 N 的力水平旋转 90,则关于物体运动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B物体做加速度为 m/体做速度越来越大的曲线运动D物体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其速度越来越大答案析物体原来所受的合力为零,当将与速度反方向的 2 N 的力水平旋转 90后,其受力相当于如图所示,其中 F 是 F2 N,且大小、方向都不变,是2恒力,那么物体的加速度为 a m/ m/ 与 v 的夹角 90,所22 2以物体做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恒为 m/选项 B、C 正确210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运动的位移一定比 9、点作出质点在经过该处时其受力的 8 个可能方向,正确的是()A8 个方向都可能B只有方向 1、2、3、4、5 可能C只有方向 2、3、4 可能D只有方向 1、3 可能答案C解析质点经过 P 点时的运动方向为 1 或 5 方向,质点经过 P 点时受力方向指向轨迹的凹侧,所以 2、3、4 三个方向是可能的12物体受到四个恒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突然撤掉其中的一个力,它不可能做()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 D曲线运动答案A解析原来物体受到四个恒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合力为零,现撤去其中的一个力 剩余三个力的合力 体一定做变速运动,A 错若速度同向,物体将做匀加速直。(人教版)物理必修二 5.1《曲线运动》课时作业(含答案)
相关推荐
妃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之。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谗言,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贬为荆州长史。 二十八年卒。 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 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 及安禄山反, 玄宗奔蜀
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 六:作业,总结 1—— 7段文言现象。 (略)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 8— 11 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这部分写了晚年李广什么样的人生遭际。 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生遭际: 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 ,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
人生观,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一句,将论述的重点自然地转入到“读书是塑造自己人格的重要手段”这一分论点上。 文中类似这样的语句还有不少,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总之,课文的整个论述过程体现了议论文思维缜密,逻辑性强的特点。 3.援古证今,通俗说理。 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篇中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
3、上,实验前要检查木板是否水平,请简述你的检查方法:_.(2)关于这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越高越好B每次小球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C实验前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D小球的平抛运动要靠近但不接触木板答案(1)将小球放在斜槽的末端任一位置,看小球能否静止(或用水平仪检查木板是否水平)(2)析(1)小球放在斜槽的末端任一位置都静止
学生根据音乐表现内容选择画面,并说明理由。 使学生对之前欣赏的三段加深理解。 从演奏形式上了解音乐表现内容。 感受作品丰富的表现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充分感受力度 速度 节奏上的变 化。 通过音乐要素的分析深入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 进一步提升音乐作品的内涵,及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让学生充分地享受作品所带给他们的美。 给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品的机会。 加深理解和体验。 教学延伸。
济、文化、教育、科学有极为可观的成就,至今无人企及。 ”由此可见他在现代中国的地位。 其实他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寻人,而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三、析读: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指明学生介绍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的一般方法。 教师明确 ①揣摩作者的情感倾向。 ②抓议论句。 ③抓开头或结 尾。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 学生交流展示,教师相机点评。 明确:唤醒国人,革除陋习。 四、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