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一死水黄鹂教案内容摘要:

实际出发,见仁见智。 ) 以上的处理要在师生、学生之间读读议议中完成,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朗读中表现理解。 对一些“点”的理解、鉴赏可以穿插其中。 (三)三读《死水》,分析句式上的特点,体味“三美” —— 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1 这是 /一沟 /绝望的 /死水, 2232 清风 /吹不起 /半点 /漪沦。 2322 不如 /多扔些 /破铜 /烂铁, 2322 爽性 /泼你的 /剩菜 /残羹。 2322 也许 /铜的 /要绿 成 /翡翠, 2232 铁罐上 /绣出 /几瓣 /桃花。 3222 再让 /油腻 /织一层 /罗绮, 2232 霉菌 /给他 /蒸出些 /云霞。 2232 让死水 /酵成 /一沟 /绿酒, 3222 飘满了 /珍珠 /似的 /白沫; 3222 小珠们 /笑声 /变成 /大珠, 3222 又被 /偷酒的 /花蚊 /咬破。 2322 那么 /一沟 /绝望的 /死水, 2232 也就 /夸得上 /几分 /鲜明。 2322 如果 /青蛙 /耐不住 /寂寞, 2232 又算 /死水 /叫出了 /歌声。 2232 这是 /一沟 /绝望的 /死水, 2232 这里 /断不是 /美的 /所在, 2322 不如 /让给 /丑恶来 /开垦, 2232 看他 /造出个 /什么 /世界。 2322 小结:《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 从形式看,全诗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内部又有变化,结尾双音节收尾;从韵律看,二四句为脚韵,每节有所变换,读起来十分和谐。 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 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 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 从这个角 度上说,体现了音乐之美。 2绘色即可) 四、四读《死水》,体味诗人情感。 (形式可以多样,如分组读、男女分读、指名朗读) 五、小结。 六、作业:读下面几首诗,就闻一多先生诗歌中意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任选角度,写一篇 5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 —— 在我心里。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 但是他们掳去了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 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 黄鹂 【教学目标】 一、分析诗歌中“黄鹂”这个意象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学生通过对诗人其他诗作的比较阅读,了解徐 志摩诗的特点。 【教学设想】 徐志摩这个名字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可以通过留预习作业 ——“走近志摩”,让学生走近诗人,搜集徐志摩的资料,了解他的主要经历。 (上网、到图书馆查阅)从《黄鹂》入手,拓展阅读,比较《雪花的快乐》《为要寻一个明星》《阔的海》三首诗在意象、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黄鹂》。 (一)简述诗歌内容 诗歌写一只黄鹂鸟不知从哪里飞来,掠上树梢,默不作声地伫立在那里,华丽的羽毛在枝桠间闪烁,“艳异照亮了浓密 ——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于是招来了我们这些观望的人(一个怎样的群体,可以想象),小心翼翼地聚集在树下,期待着这只美丽的鸟引吭高歌。 可是它却“一展翅”飞走了。 (二)分析意象 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已经不十分清楚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