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上致蒋经国先生的信及练习内容摘要:

如:本文第二点劝说,国共“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就是通过两次合作的有利因素和三次合作的必然,进行说理,然后从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进行反驳。 从内容上说,上段第一点的劝说,已从国家、民族利益 角度说明,本段又从国民党的兴亡利 益来阐明信旨。 这种一方面申明大义,晓之以理。 另一方面反驳错误言论,做到了批评中肯,说理透彻,语气委婉,鼓励热情,措辞适当,既坚持了原则,又有利于对方接受。 我们在生活与学习中,如遇到此类需解劝的事情,在写信中注意学习这种方法。 四、问题探究 在《致蒋经国先生信》正文中,作者从三个不同角度劝说蒋经国举行和谈。 “共竟祖国统一大业”三段结尾依次是“慎思 —— 再思 —— 三思”从语气感情线索上考虑是加重了思想感情,而在结构内容上起不起作用 ? 有成语“三思而后行”。 语出《论语•公冶长》, 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意思是:季文子每次办事都是考虑再三然后才行动。 孔子听到后,便说:“只要思考两次也就可以了。 ”这个成语到现在引申为: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反复考虑,然后才去做。 联系在本文的作用:在和谈这件事上敬告对方要反复思考,然后再去行动。 作者能够力劝对方的材料很多,只是不能一一列举出来,由于书信体的“开门见山”、“长话短说”,作者只能用最典型的三方面事例来表明自己的思想态度,达到劝说目的即可。 句段理解: ⑴中心句:“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 ” 这是本课中心句。 作者围绕着共同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劝说蒋经国先生为这一伟大事业作出贡献。 它是从三个方面阐明的:①“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 ②国共“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③“实践于统一大业”,“可谓忠孝两全”。 这三个方面,从国家、民族利益,国民党的存亡前途以及蒋家的个人名利考虑来劝说。 劝说过程条理性强,结构严密,有力突出了中心。 ⑵重点句:“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 这是劝说中的第一点。 作者在本自然段列举不同侧面的国际国内事实,从维 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劝说对方立下这历史功业。 这里采用了演绎推理,对表现中心有很强的说服力。 ⑶总结句:“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 这是总结句,用来总括国共“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这一责任。 国共历史上已经有两次合作了,如果能依时顺势三次合作.通过和谈达成国家统一,才能实现两党共存,振兴中华的目的。 言外之意是敬告蒋经国,国家统一迟早会到来,当然也不排除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这个句子在这里起归纳总结作用,使中心表达得更为明确。 ⑷ 过渡句:“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从第一个方面④自然段过渡到⑤自然段。 这个句子没有承上的作用,只有引出下文。 作者用叙述历史事实,引出对国共合作的议论,过渡自然,清楚明白。 【练习解答】 一、 1.这封信意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首先从民族利益角度进行劝说;其次从历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