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煤矿技术标准内容摘要:

标、 图例齐全,比例 1: 2020。 采区上、下山剖面图和主要巷道、硐室平、 剖、断面图 采区上、下山剖面图比例 1: 2020。 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平面图,绞车房、变电所硐室设计图比例可为 1: 50、 1: 100 和 1: 200。 煤层主要标志层、含水层、断层等图例正确,内容齐全。 采煤方法图 巷道断面图及硐室平面、剖、断面图 通风、排水、运输、 供 电、防尘 系统图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示意图 避灾路线示意图 煤岩层柱状图 结构复杂煤层应绘制煤层等厚线图 Q/FKJS020202020 15 8 采区设计执行和设计变更 批 准的采区设计要认真贯彻执行,严格按采区设计施工。 根据批准的采区设计编制单项工程和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 批准的采区设计不得随意变更。 如遇下列情况,经矿总工程师研究同意可编制采区设计修改方案,报集团公司审批 : 1)由于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采区开采范围与原设计有较大变化(如开采面积扩大或缩小,开采煤层数增加或减少等)。 2)巷道布置、主要巷道支护形式、开采程序、采煤方法或工艺有重大变更的。 3) 主要生产系统 和安全技术措施 有重大改变的。 9 采掘作业规程措施技术要求 作业规程 编制依据: 1) 水平延深设计 或 采区设计。 2) 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3) 冲击地压防治设计。 4) 有关矿压观测数据等为依据。 5) 作业规程 编制前, 必须 由总工程师或副总工程师组织 相关部门现场勘查 ,提出 会审 意见。 作业规程编制范围: 1)单位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 2)采煤工作面应一面一规程,对拉工作面视为 1 个工作面,可合编一份作业规程。 3)延深工程的轨道暗斜井;延深工程的皮带暗斜井;延深工程的人行暗斜井应各编制一份掘进作业规程。 4)矿井总回风巷;水平总回风巷;采区总回风巷;水 平或采区绞车房;水平上车场;水平底车场;采区第一个区段的上顺槽;防水闸门硐室;火药库及其回风巷应各编制一份掘进作业规程。 5)同一 工作面的轨道顺槽、运输顺槽、切眼及联络巷;同一采区同一煤(岩)层的轨道、皮带和人行上、下山;同一水平同一煤(岩)层的大巷和副巷;水平轨道和皮带石门;水平或采区的泵房、通道及变电所;水仓、配水巷、配水井和吸水小井等巷道可合编为一份 掘进 作业规程。 Q/FKJS020202020 16 作业规程 编制和审批: 1)由施工单位技术员编制,文本应章节明晰、叙述简明、图表正规、图例规范、标注齐全,规程附图必须使用微机 制图。 2)由 矿总工程师组织集体审批,形成审批意见,经参加审批人员签字后生效。 审批完成后 作业规程于开工 前 10 天交 付施工单位。 作业规程学习 、 考试 、补考和成绩登记: 1)开工前必须进行作业规程学习、考试,考试成绩低于 80 分视为不合格,必须补考直至合格后方准下井作业。 2)考试完成必须 进行成绩登记 ,并由个人签字。 作业规程执行 、补充措施和监督检查 1)现场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规定施工。 2)现场地质条件等发生变化、在用规程无法指导现场施工时,区队技术员要及时补充措施。 3)技术部门 和安监部门及相关人员要对规程的落实进行监督检查。 施工措施 符合下列条件的施工地点要编 制 施工措施 : 1)现场地质条件、开采条件、施工方法和支护方式发生变化,与作业规程规定不符。 2)作业规程有关规定不具体或未包括的工程。 3)巷道修复、处理冒顶、火区和排放有害气体。 4)试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5)新开门口或巷道贯通,掘进和回采边角煤。 6)掘进工作面有煤和瓦斯突出(瓦斯涌出异常)、煤层自燃、受水害威胁、冲击地压等灾害时。 措施编制 : 由区队技术人员负责施工 措施编制 ; 编制前由矿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工程师组织进行现场 勘查 , 提出编制意见; 措施要按施工先后顺序编号管理,必须做到一工程一措施,严禁多工程一措施施工。 措施编制 内容 主要包括: 1)编制原因和目的。 2)现场情况。 2)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 3)施工方法及工艺。 4)生产系统与原规程规定不同的,要在措施中说明。 5) 有关顶板、爆破、机电、运输、一通三防和防治水等方面的安全技术措施。 6) 有关施工图表 , 附图按比例绘制。 Q/FKJS020202020 17 措施审批。 一般措施由矿分管副总工程师组织技术、地测、机电、安监等 有关部门集体会审。 涉及到矿井安全的重大措施,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科室集体会审。 措施的贯彻学习。 施工措施 由 施工单位负责人 组织 、施工单位 技术员负责传达 学习 ,参加学习人员要登记 、签字 ,未参加措施学习的人员不准下井作业。 10 采区投产验收 现场 必须按集团公司批准的 采区 设计施工 , 否则不予验收。 采区 验收 主要内容 : 1)批准的采区设计、设计变更文件、《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规定。 2)巷道布置(包括回采工作面)、断面、支护形式。 3)采区运输提升系统。 4)通风系统合理,设施 完善。 5)供水、压风、防尘、防灭火、排水、供电、照明、通讯系统。 6)采区机电设备和机电硐室。 7)防治水措施落实情况。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冲击地压防治有关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矿井的应力集中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涉及规范性引用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GB/T 顶板岩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GB/T 25217. 22020 煤的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 山东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规定(试行) Q/FKJS020202020 18 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规范山东煤矿冲击地压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山东能源集团加强冲击地压管理特别规定 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技术标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冲击地压矿井,指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生过冲击地压的矿井。 冲击地压危险矿井 1)指开采深度大于 800m 的矿井 2)指开采深度大于 600m 小于 800m 且采掘过程中煤粉量超标、有煤炮或钻孔钻进中有卡钻、吸钻、异响等动力现象并经集团公司组织专家根据煤层、煤层顶底板冲击倾向性鉴定结果及其他条件论证后确定为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其它矿井。 指不符合 条件的矿井。 我公司矿井属于。 4. 技术要求 冲击倾向性鉴定 开采新水平、新煤层时,必须对开采煤层、煤层顶底板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进行冲击倾向性鉴定;冲击倾向性鉴定结果必须按规定上报集团公司生产技术处和上级煤炭管理部门备案。 在煤柱、地质构造等应力集中区进行采掘等施工活动时,应认真分析排查冲击地压隐患,并制定落实有关冲击地压防治(简称防冲)措施。 采、掘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 一般使用综合指数法:根据影响冲击地压危险的地质因素 (开采深度、顶板坚硬岩层、构造应力集中、煤层冲击倾向性等 )、开采技术条件 (开采情况、煤柱、停采线等 )确定冲击地压危险指数。 1)根据地质因素确定影响冲击地压危险指数 Wt1。 Wt1=11max11niiniiWW 式中: Wt1 ——— 采矿地质因素确定的冲击地压 危险指数; Wimax——— 表 1中第 i个地质因素中的危险指数最大值; Wi ——— 采掘工作面周围第 i个地质因素的实际危险指数; n1 ——— 地质因素的数目。 表 1 地质条件影响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的因素及指数 序 号 因素 危险状态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的定义 冲击地压 危险指数 1 W1 发生过冲击地压 该煤层未发生过冲击地压 2 Q/FKJS020202020 19 该层发生过冲击地压 0 采用同种作业方式在该层煤中 多次发生过冲击地压 3 2 W2 开采深度 < 500m 0 500~ 700m 1 > 400m 2 3 W3 顶板中坚硬( σ C≥ 60MPa)厚岩层距离煤层的距离 > 100m 0 100~ 50m 1 < 50m 3 4 W4 开采区域内的构造应力集中 > 10%正常 1 > 20%正常 2 > 30%正常 3 5 W5 顶板岩层厚度特征参数 Lst < 50 0 ≥ 50 2 6 W6 煤的抗压强度 σ C≤ 16 MPa 0 σ C> 16 MPa 2 7 W7 煤的冲击能量指数 WET WET< 2 0 2≤ WET< 5 2 WET≥ 5 4 2)根据开采技术条件确定影响冲击地压危险指数 Wt2。 Wt2 =21max21niiniiWW 式中: Wt2 ——— 开采技术因素确定的冲击地压危险指数; Wimax——— 表 2中第 i个开采技术因素中的危险指数最大值; Wi ——— 采掘工作面周围第 i 个开采技术因素的实际危险指数; n2 ——— 开采技术因素的数目。 表 2 开采技术条件影响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的因素及指数 序 号 因 素 危险状态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的定义 冲击地压 危险指数 1 W1 工作面距残留区或停采线的垂直距离 > 60m 0 60~ 30m 2 < 30m 3 2 W2 未卸压的厚煤层 留顶煤或底煤厚度大于 3 3 W3 未卸压一次采全高的煤厚 < 0 ~ 1 > 3 4 W4 两侧采空,工作面斜长 > 300m 0 300~ 150m 2 < 150m 4 5 W5 沿采空区掘进巷道 无煤柱或小于 3m 的小煤柱 0 Q/FKJS020202020 20 3~ 10m 的煤柱 2 10~ 15m 的煤柱 4 6 W6 接近采空区的距离小于 50m 掘进面 2 回采面 3 接近煤柱的距离小于 50m 掘进面 1 回采面 3 7 W7 掘进巷道接近老巷的距离小于50m 老巷已充填 1 老巷未充填 2 工作面接近老巷的距离小于 30m 老巷已充填 1 老巷未充填 2 工作面接近分叉的距离小于 50m 掘进面或回采面 3 8 W8 工作面接近落差大于 3m,断层的距离小于 50m 接近上盘 1 接近下盘 2 9 W9 工作面接近煤层倾角距离变化的褶曲距离小于 50m > 15176。 2 10 W10 工作面接近煤层侵蚀或合层部分 掘进面或回采面 2 11 W11 开采过上或下保护层,卸压程度 弱 2 中等 4 强 8 12 W12 采空区处理方式 充填法 2 垮落法 0 3)根据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等级评定的指数 Wt1 和 Wt2,得出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等级评定的综合指数 Wt,最终确定冲击地压危险程度。 Wt=max{ Wt1 , Wt2 } Wt< ,为无冲击地压危险; Wt=~ ,为弱冲击地压危险; Wt=~ ,为中 等冲击地压危险; Wt=~ ,为强冲击地压危险; Wt> ,为不安全。 冲击地压防治设计 编制开拓设计、水平延深设计时,必须同时编制冲击地压防治专项设计,由具备相关资质设计单位依据有关规范执行。 编制冲击地压煤层采区设计时,必须同时编制冲击地压防治专项设计。 冲击地压防治专项设计主要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书和相关工程图。 1)设计说明书包括:采区地质条件;采区开采条件;采区内开采顺序及相互影响;根据防冲要求优化采区巷道布置、工作面划分、开采顺序、推进方向 、采煤方法及工艺;相邻矿井、相邻采区、相邻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情况描述;根据采区地质条件及开采条件,相邻矿井及开采条件相似的矿井冲击地压发生条件,预测采区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评价冲击危险程度;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监测及治理,编制冲击地压危险的预测预报、治理方案以及安全技术措施。 2)相关工程图包括 :采掘工程图与地质构造图,标明采区及相邻采区的开采Q/FKJS020202020 21 情况和地质构造;煤层上方厚层坚硬顶板赋存情况等值线图(包括坚硬岩层厚度等值线、坚硬岩层距煤层即离等值线 ),煤层厚度变化等值线图;煤层开采情况对照图,标明上层、下层及本煤 层的开采情况、遗留煤柱的位置与尺寸、遗留煤柱和开采边界对开采煤层的影响范围等;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分布图,标明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范围,并标注不同的冲击危险程度。 在设计采煤工作面时要进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