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二 2.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导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过剩。 经济危机是由生产过剩引起的,大量的产品卖不出去,最后被资本家纷纷销毁实质 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一种相对的生产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根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 固定资本的更新后果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在经济危机中,社会生产力受到破坏,社会财富遭到浪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同程度的倒退。 对于企业来讲,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经济力量薄弱,经不住沉重的打击,纷纷破产;一些大资本家吞并那些破产或经营发生困难的企业,使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4、个个资本家的手中,这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4)具体表现: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只有弊没有利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集中表现,又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的解决形式。 所以,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双重的作用。 一方面,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制的、暂时的调节作用。 这种调节作用表现为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和浪费,把社会生产力 5、调节到与相对狭小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大体相适应的状态,暂时缓解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对立,从而使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得到重组,使资本主义生产在倒退之后还能得以继续进行。 基础达标知识点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1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产物,危机到来时()生产严重不足工厂减产工人失业商品积压,物价急剧下跌A B C D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D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和企业内部有组织性的矛盾3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因为()A它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 7、萧条 C复苏 D高涨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集中暴露了()A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加重B资本主义无法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C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D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A生产的日益社会化B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C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D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8二战后,由于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干预,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在()危机的周期缩短危机的破坏程度减弱周期过程中的阶段交替界限不清出现了“滞胀”现象A B C D9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比例关系是由()A国家政权强制进行调节的B资本家强制调节的C经济危机强制性地进行调节的D无产阶级联合斗争调节的 8、1019231929 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B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D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11受美国金融风暴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沿海许多出口企业经营发展遇到异常困难。 对此,出口企业应该()A抓住机遇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B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国际 11、亩棉花在棉田中被铲倒毁掉,有 540 万头猪被抛进密西西比河;英国的大批鲜橘子、巴西的 2 200 万袋咖啡被倒进了大海。 危机还使劳动者大批失业。 据 1932 年 9 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 3 400 万成年男女和儿童,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28%的人口无法维持生计,200 万人到处流浪,平均每 3 个可以工作的人中,就有 1 个人失业。 请回答:应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答案解析】知识清单一、产的社会化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条复苏高涨 4固定资本的更新二、实质根源物质基础历史过渡性历史趋势课时作业1B对经济危机的表现,要有宏观的认识和把握,危机是生产过剩而不是严重不足,答案选 B。 2在资 12、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周期中,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既使资本主义经济走出萧条,步入复苏,又为下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 所以,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4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解决的。 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集中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答案选 D。 7B由于危机的破坏,造成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低下的消费水平暂时相适应,使社会再生产的各种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得到暂时的平衡,由此,答案选 C。 10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相对于人民购买力剩余了,而 14、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逐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3)地方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对企业和经营者予以引导和服务。 帮助奶农和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分析,开展事前的供需调研。 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链条。 采取优惠措施,帮助企业和奶农开拓乳品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扩大内需。 监督奶农和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促使其改进生产技术。 解析本题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过剩问题”为例,考查对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理论、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问,回答两种“倒奶”现象的本质区别,要和两种经济制度联系起来分析;第(2) 15、问,分析价值规律的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第(3)问,是措施类,注意联系材料,多角度分析。 14经济危机集中地体现和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力驾驭社会化大生产的有力证明。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一种新的、更加先进的社会关系来代替它。 教材题解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哪里。 提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1)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 (2)资本主。(人教版)选修二 2.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导学案(含答案)
相关推荐
笑 行人态度:无动于衷 慷慨相助(给钱人多极了) 上面两句, 哪 句话可以告诉 我 们语言魅力所在呢。 我们一起学习 文章 最后一自然段 好 吗。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感 悟 升华 学生齐读本段,体会魅力所在。 汇报交流:令人产生联想 — 对比 — 产生同情 ① 联想 对学:春天到了„„(抓住良辰美景一词展示联想) ② 对比 群学: 一词把世界上最美好的景象和最悲惨的现实联系在一起
2、营者的收入。 (3)复兴_。 颁布_ ,中止实施_,鼓励企业合作,以促进工业生产的增长。 (4)建立宽泛的_。 1933 年,国会通过_,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 1934 年,把单纯的救济改为“_” ,从而给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社会总需求。 1935 年,又通过_,以保障全体公民的最低生活。 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国内影响(1)积极作用: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_,使_得到恢复和发展
2、人观察到足球场的宽度比 B 飞机上的人观察到的小C两飞机上的人观察到足球场的长度相同D两飞机上的人观察到足球场的宽度相同4为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联合国将 2005 年定为“世界物理年”。 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 E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E 据 E m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出核能,表明此过程中出现了质量亏损D E 是发生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5已知电子的静止能量为
2、程中,要依次经过_、_、_三个阶段,分别采取_、_和_三种形式。 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从它的某一种形式出发,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实现_,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2资本周转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叫_。 _的长短、企业内部管理状况、_状况以及_的构成,都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3社会化生产顺利发展的条件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发展要顺利进行下去,客观上要求_之间、_和_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什么呢。 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 三、学习 第三部分。 ( 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 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比较句子,说说哪一组写得好。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2、)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_体制特征明显,注重_和国家调节的结合。 强调社会保障。 (3)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在强调_的同时,特别强化_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_。 二、各种模式形成的原因1各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受到本国_、_、_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其传统的_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