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四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1)及答案内容摘要:
2、要原因C 推行郡县制 D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3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 规定皇位世袭 B 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C 推行郡县制 D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 213 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 200 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 本庄子以及 109 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A 属实 B 不可能是事实 C 不能判断 D 有可能是事实5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政令传达的是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修筑驰道A B C D6对秦始皇南攻越族的评价,应着重于A 给越族人民带来的痛苦 B 给秦朝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C 进一步扩大了秦朝的疆域 D 3、 有利于越族地区的开发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7导致“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政治条件是A 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C 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D 唐太宗以民为本,慎用刑法8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重用人才善于纳谏完善科举制不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A B C D9 “贞观之治”出现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A 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B 促进了民族融和C 为唐朝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D 有利于社会稳定10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这说明A 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 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C 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 5、策开明C 尊重少数民族地区 D 中原文化远播少数民族地区15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是满洲贵族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坚持抗清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实力有待驱逐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A BC D16亲政后的康熙帝采取果断措施,运筹帷幄,最终平定了“三藩叛乱” ,其根本目的是A 维护国家的统一 B 巩固清朝的统治C 收回西南地区 D 以此取得朝廷内鳌拜势力的支持17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A 驱逐了殖民势力 B 加强了边疆管理C 维护了国家主权 D 巩固了清朝海防 18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 辛苦事亲征。 ”这首诗写在 6、A 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 B 平定“三藩叛乱”后C 收复雅克萨之后 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19康熙帝加强民族团结的史实有南巡曲阜,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尊重喇嘛教册封达赖和班禅A B C D20晚年的康熙帝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我们看来这一评价的主要立足点是A 一生兢兢业业为大清贡献颇多 B 他运筹帷幄平定三藩叛乱和噶尔丹叛乱C 他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他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二非选择题:(4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21 分) 材料一 以下一组材料是古代思想家关于“君” 、 “民”关系的言论汇编: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伪古文尚 7、书五子之歌 ) “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 ) “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第四十九章) “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清唐甄潜书明鉴 )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 ”(荀子哀公 )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楚语上 )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 ) (执政者须) “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 )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 材料二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9、B A C B B B B C A B 考答案:(21 分) (1) “以民为本” (或答“民本”思想)。 (3 分) 它包含的主要内容有:重民(认识民众是立国的根本) ;爱民(关心民众的劳苦) ;养民(不要过度掠夺民众) ;从民(根据民意任用贤人) ;信民(取信于民)。 (9 分)(只要求意思类同,答对其中 3 点即得 9 分) (2)为君主者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负担,以至国危君亡。 (3 分) (3)要以民为本;要诚信为本;要从实际出发办事。 (6 分) (每点 3 分,只要任答其中两点或其它启示,合理即可得分)22 (1)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2 分)征服百 10、越,北击匈奴,增设南方四郡,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2 分)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 分)(2)唐太宗:对国内各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在突厥地区设羁縻府州和安西都护府,加强管理,对吐蕃实行和亲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 (3 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和措施揭开了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3 分)(3)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5 分)以上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2 分)。(人教版)选修四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1)及答案
相关推荐
再次正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 求读得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 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怎样读好呢。 (指名读,齐读。 ) 童年的一 天清晨,这位父亲和他的孩子在一片树林里进行着一段关于鸟的对话。 想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主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9 课父亲和鸟。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
2、不符合的是 ( )A、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提出 B、李四光提出地质力学理论C、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 D、詹天佑开始修筑京张铁路2、 “种豆得瓜”常被用来形容历史上发生的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不一致现象,下列选项中不符号这一特征的是 (
2、统一文字C皇权至高无上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4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的直接目的是( )A防止大臣专权 B削弱地方权力C建立中央集权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不息,以有王侯。 宗庙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 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集权
认 ……) 第一次抽血时,男孩是犹豫的,而现在男孩却(说勇敢的、毫不犹豫的、慷慨读,)勇 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们的手臂,挺起你的胸膛,读第 5段 …… 所有的人震惊了,这就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亲情。 这就是浓浓的兄妹亲情。 四、读写结合,情动辞发。 ( “平分生命 ”)分享生命。 现在,你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请把你的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男孩的勇敢
2、势力在地方绝迹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4、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征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政府设丞相联、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C、地方实行郡县制度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5、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这种思想的根源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中央集权制、 “夫治国犹如栽树
,我怎么不能呢。 ” A:你觉得总理又是什么样的人。 (以身作则,和群众同甘共苦) 教师小结。 导读,当外宾的飞机起飞后,总理又是怎么做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1 生读 2 指名反馈 3 议一议,你从中又感受到什么。 (总理对人民的关心与热爱。 ) 三、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教师总结,总理冒雨送外宾,展示中国人民的光辉形象,他以身作则和 人民同甘共苦,他心系着国家,他关注着人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