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四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同步练习(4)及答案内容摘要:

4、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记材料三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材料四 德国的希特拉(注:希特勒)先生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 然而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 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 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了许多别国的“客卿” ,并不专重“秦的思想” ,倒是博采各种思想的。 鲁迅华德焚书异同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臣”指的是谁。 其建议焚书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材料三来看,这一目的达到没有。 (2)材料二、三、四对“焚书” “坑儒 5、”政策分别阐述了怎样的看法。 (3)你认为应如何评价秦始皇的“焚书” “坑儒”政策。 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戎屡动,土木不息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 务农材料二(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 ”对曰:“不知。 ”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 ”见其休于曲木之下,谓曰:“汝知此树乎。 ”对曰:“不知。 ”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 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贞观政要 教诫太子诸王材料三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 8、战国以来言论思想过渡自由的必然结果,不应过分谴责秦始皇,但是手段太毒材料三认为焚书、坑儒未起到维护秦朝统治的作用,因为刘邦项羽不是儒生材料四认为焚书、坑儒是为了统一思想,而且秦朝的思想是博采众长的(3)焚书、坑儒的实质是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但它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学术的自由交流27、 (1)国君要“简静”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君舟民水,要重视人民的作用;善于纳谏(2)说明了唐太宗励精图治的原因: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维护地主阶级统治(3)材料五认为魏征善谏的主要原因是唐太宗的善于纳谏。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它揭示了在专制主义的封建社会里,君主的意 9、志往往起了决定作用。 28、 (1)时势造英雄(2)战国后期,社会经济发展,民族与地区间联系加强;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渴望统一;长期的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不断减少,实现了局部统一;由此可见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转移。 秦王嬴政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广纳贤士,正确部署,加上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最强的实力,使他最终灭六国实现统一。 所以,嬴政的个人因素确实发挥了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是战国后期这个时代造就了一位统一六国的英雄。 29、 (1)满洲贵族与汉族人民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矛盾(2)康熙帝时期一方面镇压汉人的反清斗争,另一方面学习汉族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沿用内阁制,奖励垦荒,尊孔崇儒、开科取士。 这些措施缓和了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也加快了满洲民族自身的发展。 康熙帝三次亲征,武装平定噶尔的叛乱,此外,他特别尊重喇嘛教,多次在多伦地区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并在藏蒙地区册封活佛。 这些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与开发,进一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康熙帝时期,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签订尼布楚条约 ,划定中俄边界。 此外康熙帝对外逐步推行闭关政策, 对欧洲殖民势力的反击,维护了国家主权。 但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