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检测及答案内容摘要:

2、质问题是()A西周王室衰微 B王室所占有的土地有加强趋势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D土地私有制发展4公元前 594 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迭 B增强了鲁国的国力C开中国税制改革之先河 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5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6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 3、现于()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7 “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 “布”的主要材料是()A丝 B棉 C毛 D麻8明朝时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9唐代著名诗人陆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了当时的()A彩陶 B青瓷 C白瓷 D唐三彩10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 5、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13某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的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在经济方面他找到的最有力的证据是()A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B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C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15明清时期很多著名的晋商在经商发财后往往大兴土木,留下了诸如右图所示的一些著名建筑。 这一 6、现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A缩小了晋商文化的内涵 B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C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16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如痎疟之发,则其俗又以冷热发歇为市喻。 ”(青箱杂记卷 3),这段话反映的是()A “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B宋代的城市发展速度很快C宋朝的草市有了明显的发展 D宋朝经济没有均衡发展17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此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皆秉承了这一政策。 “这一政策”指的是()A休养生息政策 B无为而治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 D划疆分治政策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18读右 8、非选择题(第 21 题 20 分,第 22 题 18 分,第 23 题 12 分,共 5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18 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的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英国公使马戛尔尼在 1794 年写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 11、人争鬻之。 计获利五当一。 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 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 自是家业大饶。 张瀚松窗夜话材料二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转向科举入仕之途。 明嘉靖十四年张瀚中进士、后曾官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 此时张家已演变成大官宦之家。 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张氏家族“家业大饶”的原因。 分析其经营的机杼业的性质。 13、A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使用,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私田的主人控制私田的产品,不交纳给国君。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公元前 594 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地的实有数目收税。 这就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它的实行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最终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5B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从题干可以看出江宁织造局属于官营手工业。 6C由材料“谓之团钢”可以断定这是关于团钢法的介绍,团钢法又称灌钢法,是中国早期炼钢技术最突出的一项成就,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7D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本 14、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根据课本基础知识可知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 “布”的主要材料是麻。 8D私营手工业的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追逐利润为目标,因此比其他手工业方式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9太湖、苏州震泽、松江、景德镇等地的手工业各有专长,说明了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11A明显错误,属于宋朝以后的现象。 12B从“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处徒刑二年”可以看出唐朝对商业管理严格。 1315C“大兴土木”抽走了工商业发展的资金,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16C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农村集市,即草市。 而 A、B 两项都是城市集市,因此不正确。 D 项说法与题干无关。 17在当时经济中比例太小,对税收基本没有影响,且图中并无体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